小小棉絮如何不再“迷”人眼?

06.06.2016  13:47

  ■ 徐剑锋

  本报报道,时下是木棉树果实成长期,在梅城江南路其中一段主干道路,夹道种有近百棵木棉树,风一吹到处飘“雪”。不少市民担心这会对出行安全和人体呼吸道系统带来影响,从而对木棉树能否作为路树提出质疑。

  雪花般的棉絮漫天飘舞“看上去很美”,但带给人们的却非浪漫而是烦恼,不仅污染环境并埋下火灾隐患,而且“雾里看花”会影响行人视线,更会让部分过敏体质者直呼“受不了”。

  木棉树到了季节开花飘絮是自然规律,无可避免。但面对棉絮如约而至,只要防范在前、治理在先,是可以人为减少公害的。譬如,在棉絮集中的时间段内,采用高压枪冲洗、及时清理收集棉絮等措施,就可避免棉絮随风飘舞。这些都有赖于园林部门要把治理工作当回事,把群众利益放心上,而不是任由漫天棉絮年复一年成为公众“闹心”的话题。

  栽种树木本是美化环境的好事,但有时却变成社会“公害”,说到底是绿化副作用所致。城市绿化选择什么样的树种,必须考虑适宜性。如果一味讲究经济效益、注重景观效果,缺乏对负面影响的充分估计,忽略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就会变成“公害”。

  栽种树木虽是小事,却蕴含科学施政大学问。木棉树栽培容易,成活率高,而且生长快、树形美观,但棉絮如同“六月下雪”的后果也不可小觑。城市绿化种什么树、怎样种,必须从规划设计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引导控制,不仅要把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取舍标准,也应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多一些冷静分析,少一点跟风冲动,切实增强绿化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否则,“前人栽树”随意,“后人乘凉”便会不易,甚至陷入“拂之不去”的困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