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日记》:顽童世界的魅力

28.09.2015  14:55

  在看到《小屁孩日记》之前,我一直痴迷于法国漫画大师桑贝与戈西尼在半个多世纪前合作出版的《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像小淘气尼古拉一样,这个叫格雷的小屁孩的学校生活实在太令人捧腹了,在读小屁孩的日子里,那种只要想一想就要发笑的感觉让原本乏味的每一天都散发出了可爱的味道。

  我不认识《小屁孩日记》的作者杰夫·金尼,但我猜这个杰夫·金尼一定和桑贝一样,从孩提时代,捣乱就是他唯一的消遣,所以写起这种搞笑的文字才如此如鱼得水。但我搜索了杰夫·金尼的资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他不仅不是像桑贝一样“因为纪律问题被学校开除”而且还是大学毕业,还是双学位。所有担心像小屁孩那样的顽童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家长们现在都可以大大松一口气了。

  《小屁孩日记》的超凡之处是:它不出三分钟就能让你开怀大笑。幽默是这本日记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小屁孩日记》的出版出乎意料地带动了全美国校园“阅读”的风气,甚至平时常常无法静下来阅读的学生,也迫不及待地想读完全书的首要原因。

  王泉根在《论儿童文学的幽默精神》中曾经这样论述:“幽默属于审美范畴。幽默是‘笑的艺术’,是人生的智慧之花,是一种高贵的精神素质,一种轻喜剧风格的优雅姿态,也是现代人的心理‘按摩’。”我相信,所有会大笑的孩子都拥有战胜困难、迎接风浪的力量,反而那些不会笑的孩子更令人担忧。你看,格雷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完美。尽管格雷苦苦哀求妈妈不要让他参加什么戏剧会演,最终还是被老妈“绑架”到戏剧节。不过格雷还是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得到了乐趣:就算只演一棵树,也有树的恶作剧和快乐。正是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造就了格雷独特的“顽童形象”,尽管《小屁孩日记》并不是“塑造好孩子”的书,格雷就是个一身毛病的普普通通的小屁孩,但是他却弓着背,背着书包,带着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跻身于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形象之列,与匹诺曹、汤姆·索亚、淘气包埃米尔、长袜子皮皮等诸多著名的顽童形象一起熠熠生辉。

  所有的大人都应该跟孩子一样,捧起《小屁孩日记》读上一读。

  它像真的笔记本一样有着横线,在横线间是一行一行还略显稚嫩的字迹。这上面记录了某月某日星期几,刚入学的格雷觉得身边全是一群白痴。你曾经有没有过这种格雷式的自信和傲视群雄的感觉呢?听说学校的交通安全队有空缺,格雷积极报名参加,因为他觉得“呆在一个有权利的位置,也许对我有好处。”你曾经有过这样小小的私心吗?你小时候有没因为某件事有禁忌反而心里蠢蠢欲动?就像说脏字是不允许的,格雷他们却以按耐不住的激情把所有能想到的脏字都写在纸上那样?看着,看着,我们有点分不清格雷是在写他自己的日记还是我们的日记。这种强烈的真实感似乎让时光开始倒流,“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我们大人曾经也是孩子。

  认识到这一点最大的好处是理解地、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允许他们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像小屁孩日记里所描述的那样。在强大的理性社会中,不仅成年人的童心已经泯灭,就是儿童那天真宝贵的童心也在条条束缚中慢慢萎缩,如果21世纪的儿童再回到“缩小的成人”那一定是历史的倒退!(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辑 儿童文学硕士解旭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