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莞昭帮扶亮点多 聚焦民生有温度

03.07.2020  08:21

致富难、居住难、就医难、教育难等是贫困地区最直接、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自2016年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市开始,东莞各界齐心协力,三年当中,一大批资金,一大批干部、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到了昭通六个县(区)。

在东莞力量的强力帮扶下,昭通市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5个县(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两市间也因此建立了深度协作机制,当地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上新房;就医不再难、就读不再难,一大批昭通青壮年到东莞就业增收,开启了新时代的致富之路。

就业为先

以民生就业带动脱贫增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最快的渠道。自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始起,东莞便紧紧抓住就业脱贫这个牛鼻子,推动解决这个民生问题,并与昭通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协作互动机制。

6月21日下午,在镇雄县一家广告公司里,19岁的雷达正忙着印刷一批已经设计好的宣传单,别看他今年才从东莞的职业学校毕业,但做起事来却十分老练,他要尽快把这批成品送到客户手中。与此同时,在相距1400多公里外的茶山镇,今年即将毕业的申建华也正在检查公司的一批医疗器械,这是他实习期间的第一份工作,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虽然雷达和申建华在未来会有各自的发展轨迹,但他们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却有过“交点”。他们都是从镇雄农村走出去的学生,由于在东莞学到技术,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也改变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雷达、申建华只是东莞与镇雄开展职业教育协作工作以来,培养的众多技术型人才中的典型代表,从2017年起,该县每年都会输送几百名学生到东莞“取经学艺”,数据显示,至今已有2139名镇雄学生就读于东莞各家职业学校,其中建档立卡户占98%。而职业教育协作促贫困户就业脱贫,也仅是东莞和昭通劳务协作中的其中一项举措。

自2016年以来,东莞与昭通携手探索形成了“四精准四协同”劳务协作经验,到2020年共实现帮助20.78万人次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免费招收4161名昭通籍学生到东莞就读职业院校并推荐就业。

尤其是今年疫情突发后,双方进一步加大劳务协作力度,全面参与摸查昭通劳动力在莞就业信息和企业用工需求。从东莞市5000家用工企业中摸排出华为、OPPO、vivo等57家企业,制作了《东莞市重点招聘企业用工需求汇总表》,提供20余万个就业岗位,由东莞所在企业和昭通所在村进行双向宣传发动。

针对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东莞来昭招聘的方式,将以往以县或乡为工作平台的大规模招聘,转变为以到村入组为工作平台的分众化、菜单式招聘,协助东莞市人社局、塘厦、长安、虎门、黄江、常平、桥头、厚街、寮步等来昭招聘队以及华为、OPPO、vivo等企业组织点对点”家门口招聘30场、现场招聘近2000人。推动东莞对口昭通六个县区贫困劳动力26760人到广东就业,其中通过全流程服务的专车、专列、专机输送方式,组织“点对点”集中输送劳动力15687人(卡户5010人)返粤返岗,另外转移贫困劳动力161120人到东部其他地区就业,新增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19901人。

易地搬迁

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6月18日上午9点,家住镇雄县大地易地搬迁点裕和社区的苗族小伙陶杰穿着传统服装,拿着一个特别的乐器,准时来到了社区的活动广场上。这是陶杰从村里搬到县城新家后,第一次组织伙伴们向社区邻居表演苗族舞蹈。这次表演,他和伙伴们都非常认真。

这是我们的新家、新邻居,我们想通过这次表演让邻居们认识我们。”陶杰说,和他一起搬到新家的同村人有30多人,以往,他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一家人都靠着几亩田地过活,日子过得非常紧巴。从小陶杰就非常向往城市里的生活,也希望能在城里务工生活,改变一家人贫困的状况。

父亲年龄大了,若我出来务工,家里的田地谁来种?”陶杰说,被土地所捆绑,实际上就是他们一家难以脱贫致富的根源。

2019年,正当陶杰为此纠结时,镇雄县委县政府和东莞携手建设的大地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了,陶杰一家人不仅告别了土砖房,住进了崭新的房子,而且他还从土地上解绑。如今,陶杰一直在安置点附近务工,虽然月收入仅有3000元左右,但他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今年底,安置点马路对面的产业园就要建成使用了,届时我可以到里面的企业去上班,学习技术,提升自己的能力,相信收入也会越来越高。”陶杰说。

实际上,就像陶杰的经历和感受一样,易地搬迁这个扶贫民生举措,解决的不仅仅是住房问题,更是解放贫困地区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截至2019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助力下,昭通30多万贫困人口彻底搬出了大山,进城入镇、集中安置、一步到位,实现人口分布重构、产业结构重组、生态环境重塑。

成风化人

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6月22日下午,在镇雄县易地搬迁点裕和社区文明实践超市内,东莞市民政局、东莞慈善会及东莞企业捐赠的家具、床等各类物品摆在超市一角,等待着社区群众来领取;旁边的墙上,则标注了这些物品的积分价值:调和油50分、小袋大米55分、6L电饭煲208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捐赠物不会直接送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搬迁群众手中,而要社区群众凭借一定的劳动付出,换取足够的积分后来免费领取。

那么,如何获取积分呢?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积分获取渠道共有攻坚脱贫、人文环境、乡风文明、教育发展及其他等五大类,包括参加技能培训并接受政府介绍的岗位、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实现稳定收入、自主创业实现稳定收入、积极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和环境整治等22个项目。分值从20—50分不等,要获得这些积分还要先经过同一栋楼90%以上邻居的认可,并得到社区两委的确认。

今年年初,裕和社区文明实践超市在镇雄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其目的在于改变社区的不良风气,带动居民养成文明之风。原来,这一社区的4000多名居民都来自18个乡镇的99个自然村,离开熟悉的田地后一时适应不了社区生活,也导致许多居民没把社区的文明规章当成一回事。

文明实践超市开张后,社区居民的文明风气有了改善。“积分规则的激励,最大的意义就是改变了少数居民‘等、靠、要’的思想,让居民们自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氛围。”裕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成涛告诉记者,超市虽小,但背后的体系却潜移默化地撬动了居民们迎接新生活的积极性。“只要居民们能积极参与培训,积极工作,哪会有脱不了贫的道理呢?

在镇雄县,目前已有246个文明实践超市建设在各村(社区)建设完成,其中东莞协作资金480.89万元,覆盖84个超市,当地群众通过参与脱贫攻坚行动获取积分,并兑换爱心物品,有效地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之风,汇聚成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

基础设施完善

灯亮了路通了,群众生活方便了

在银厂村村口沿着一条水泥路往前走去,一盏盏崭新的路灯挺立两旁。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受益,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2016年以来,东莞市清溪镇及有关部门,帮助对口地区银厂村重点建设、完善了一批路灯、道路、文化活动场所等民生项目,极大提升了银厂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以前的银厂村水土流失严重,每逢下雨天,泥土被雨水冲刷到道路上,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同时日常饮用的水源也因泥土造成污染,村民生活处处受阻。”银厂村党委书记文鹏说道。可是,如今的银厂村却有了新变化。一条水泥路沿着村子蜿蜒而去,村子修建起了村组路41.64公里、产业路5.76公里、连户路4.3万多平方米、饮水池32个,安装管道130.7公里,道路两边还能看到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50盏,村级文化活动1个,成为银厂村村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除了道路建设外,在当地政府、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等多方援助下,银厂村的危房改造、教育培训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大提升。截至目前,银厂村共实施危房改造262户,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户74户,拆除危旧房220户共20900平方米。建成坪子小学、长槽小学、贾家坝小学、银厂坝小学等4所学校,帮助村内407名孩子入校上学,此外还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24人,其中卡户学生482人;卡户高中学生135人,中职学生65人,大学及以上93人。

在多方努力下,银厂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道路通了,路灯亮了,村民的生活更方便了。”实际上,这只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东莞对昭通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2016-2019年,东莞市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8.0342亿元,累计实施项目679个,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点6个、村级卫生室432个、改造农村危房2259户、实施学校设施建设项目34个。今年,东莞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4.5078亿元,计划实施项目94个项目,进一步改善当地民生建设。

全媒体记者 王子玺 冯灿宇/文 郑琳东/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