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医疗救援站,24小时守护南洲管控区居民健康
大洋网讯 “A栋有居民腹痛并伴呕吐,需要转诊”“11岁孩子高烧39℃,伴咽痛,需要转诊”……凌晨3时许,南洲街封控区管控区救治微信群里依旧信息不断,医务人员们一边通过电话了解病人情况,一边紧盯微信群里发来的各种就医诊治需求,确保第一时间能为需要诊治的居民提供诊治服务。
为全面做好海珠区南洲街封控区、管控区2万多名居民的医疗保障工作,海珠区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后滘流动医疗救援站,成立救援站党员突击专班,发放《就医明白卡》,公开医疗保障电话、心理咨询热线,全面做好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全天候守护居民生命健康。
随叫随到,他们24小时贴心守候
临床救治组、妇幼医疗组、心理健康组、转送救治组……这是后滘流动医疗救援站的分工。
不少发热的病人都是在凌晨以后出现高热情况,需要我们第一时间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确定是否转外就医。”临床救治组的医务人员廖秀梅介绍,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掌握诊治需求并开展救治工作,每天都会有医务人员24小时在线,对患者当前的病情进行诊断,采取指导用药、送药上门、上门诊治及转定点医院救治等不同救治措施,并把每一位患者的情况精准记录到分钟,精细到每个诊断细节,梳理好全部救治过程,确保救治工作精准高效。
精细管理,全力做好重点人群医疗救治工作
“您好,我是后滘医疗救助站妇幼医疗组的医生,您现在是怀孕第多少周了?”4月17日上午,来自海珠区妇幼保健院的袁嘉莹打出了当天的第56个问诊电话,为全面掌握所在封控区、管控区孕产妇的情况,袁嘉莹一早便开始挨个给登记在册的孕产妇打电话,详细了解每一位孕产妇的孕周情况,并做好妊娠风险等级评估,遇到临时打不通的,就做好标记,间隔一段时间继续打,直到联系上对方为止。
据了解,为了全面保障封控区、管控区孕产妇的安全,海珠区还打通孕产妇绿色产检通道,由定点三甲医院安排产科医生每周一、周四上午专门为封控区、管控区孕产妇进行产检,每周二、周五晚上专门为孕产妇提供NT超声检查服务,让封控区、管控区的孕产妇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救援站现场,除了海珠区妇幼保健医院的产科和儿科医生外,还有来自海珠区中医医院的内科医生,通过区级专家队伍的入驻,为封控区和管控区内孕产妇、儿童、老人以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提供专业诊治服务。
周密部署,构建起三级高效医疗救治网络
据悉,海珠区抽调全科、产科、儿科、内科、心理咨询及护士30多位骨干医务人员现场集中办公,为辖区居民提供全天候医疗保障服务。同时,还派驻海珠区中医医院、海珠区妇幼保健院的专科医生进驻流动医疗救援站,构建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专科医院——定点三甲医院”三级医疗救治网络,以满足不同病症患者的诊疗需求,全力保障封控区、管控区2万多名居民医疗需求。
据流动医疗救援站负责人阙珍介绍,目前封控区、管控区内三人小组医务人员负责上门进行日常健康监测,由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的驻点医生给予技术指导,对于情况紧急需要送外就医的则通过绿色就诊通道送往三甲定点医院,通过三级救治网络的建立,实现最快速度为居民提供最适合的救治服务。自4月11日以来,已送院治疗100多人,上门诊治70多例,线上电话指导用药近200人次。
贴心关爱,心理医生上阵做好居民心理疏导
在为封控区、管控区居民解决就医问题的同时,居民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化解也正在有序开展中。
“4月16日,我们面向封控区、管控区的居民发放了在线心理测试问卷,根据居民填写的问卷内容,初步判断已有部分人员目前存在心理或情绪问题,已安排专业的心理医生对这些人群进行一对一沟通。”心理健康组的廖志威介绍,处于封控区和管控区的居民,因为打破了原来的生活习惯,暂别了家人朋友,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状态,甚至会出现极端行为,需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疏导。
据廖志威介绍,他们还面向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发放了《致封管区居民的一封信》,指导居民如何化解自己不安焦虑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管控期。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李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