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民俗:喝新酒、吃新米,神州上下俱晾衣(图)

07.07.2015  17:24

小暑“食新”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晾经”习俗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是气温类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时至小暑,白天开始变短,气温一直升高,很多地区热浪袭人,蟋蟀跑到屋檐下乘凉。

食新:客家人的忆苦思甜

小暑时节,各地流行“食新”,即吃新米、喝新酒。这一点,客家人尤甚。由于战乱灾荒,客家人从中原不断南迁。由于许多平原良地被土著或早先来到的居民占领,客家人只能靠山居住,在山区开荒造田,大都生活比较艰苦,一日三餐靠稻米煮成稀粥充饥,或以茨粟杂粮作为主食,要想吃顿干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客家人在南方定居后,晚辈对祖先辛勤垦殖、营造良田怀有崇敬之心,自宋朝末年时起,在民间出现了在每年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开镰食新的习俗。人们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饭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备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丝瓜、茄子,有种忆苦思甜的味道。

具体仪式据文献记载是这样的:物品摆放在五谷大神位上敬奉时,在烧香点烛后要念:“请五谷大神食新!多谢五谷大神恩泽,五谷丰登,保佑一家顺劲,身体强健,紧做紧有来。”待香火成灰后,便烧上衣纸。然后把干饭酒肉菜摆放在自己的饭桌上,念“请先祖(上辈)们尝尝新”,用双手拜上三拜。待中午时分,请来帮工收割过稻谷的乡人一同食新,并交流生产经验,共谋发展生产的计划。

以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稻谷做出来的干饭,吃起来香喷喷,富有亲切感。一般来说,所请之人都是乡间的帮工兄弟。久盼的一顿干饭,加上富有特色的酒菜,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如今,虽然吃干饭是件常事,但食新之俗仍在客家农村普遍盛行。

而在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