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悬疑“尧都何在”有结论 专家称在临汾陶寺
4月16日上午,专家学者在陶寺观象台实地考察。图为何驽专家现场讲解。本报通讯员焦玉龙摄
千年悬疑“尧都何在”有了结论
“陶寺就是尧都,就是最早的‘中国’。”4月15日,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在临汾市举行,与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形成共识,使千年悬疑“尧都何在”有了结论。
本次研讨会以“溯中国源头·寻华夏之根”为主题,由省委宣传部、临汾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主持。22位专家学者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在考古资料证据分析、史料挖掘、观点提炼、课题论证等方面畅所欲言,围绕尧文化暨德廉思想进行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指出,“尧都平阳”正在为不断获得的考古资料所证实,陶寺就是尧的都城;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拥有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标志;“尧都平阳”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信史。陶寺遗址已经进入文明阶段,是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历程的重要支点。
知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认为,临汾陶寺遗址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越古国阶段而进入王国阶段,是典型的崇尚“军权—王权”模式的代表,是中原地区第一个出现的王国。陶寺就是尧都,就是文献记载的尧的中心所在、都城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驽从陶寺遗址出土文字自证、《尚书·尧典》系统对比等四个方面论述得出结论:陶寺是最初的“中国”;陶寺是“尧都平阳”;“尧舜禹传说时代”不是传说,是真实存在的信史;中国最早的国家社会不是夏朝,而是“帝尧邦国”,甚至更早。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认为,陶寺遗址时间上处于帝尧时代;空间上,唐尧最后定都于平阳,与陶寺遗址所在的地域一致;出土的龙盘反映了文献中有关唐尧文化传统中的龙图腾崇拜的记载;陶寺祭祀观象台遗迹与尧的天文成就相吻合;文明发展高度与文献中有关尧的文明化程度相吻合。考古成果强有力地说明陶寺都邑是阶级社会的都城,它体现了中国早期国家——都邑邦国的文明发展水平。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陶寺都邑遗址属于帝尧的都城。
专家学者还就和合思想是尧文化的灵魂、尧文化蕴含的“明德”与“执中”思想是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陶寺遗址新发现与中国初期国家的形成、唐尧遗风警示作用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省社科院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
4月16日,与会专家学者赴陶寺遗址、尧庙、尧陵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新闻背景
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7.5公里,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距今3900—4300年。上世纪50年代文物普查时发现。1978—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联合地方文物部门共发掘了1000多座墓葬,出土彩绘龙盘、玉石礼器、铜铃、朱书文字等珍贵文物。1999—2001年,发现了陶寺文化中期城址。
2002年,陶寺遗址列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先后确定了早期城址;发现了宫殿区、下层贵族居住区;发掘了中期王级大墓,出土了玉钺、玉兽面、圭尺等随葬品72件 (套);发现并确认了中期小城内的观象祭祀台,印证了《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记载;发掘了陶寺遗址手工业作坊区;钻探发掘了陶寺宫殿区疑似宫城城垣遗迹,现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李宏伟 张建华 肖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