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回音壁|市人社局: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帮助老百姓端稳“饭碗”、端好“饭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老百姓的饭碗。”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一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提到了39次,成为最高频词。在东莞两会上,“就业”也成为广大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6月10日,记者专访了市人社局局长司琪。她表示,有系列稳就业保就业措施加持,我市人社部门有底气、有信心做好就业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老百姓端稳“饭碗”、端好“饭碗”。
城镇新增就业3.67万人
今年春节,疫情袭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不仅面临着疫情防控的压力,还要直面受疫情影响所带来的节后复工复产难题。
我市人社部门一方面加强企业复工复产支撑,密集出台“助企撑企15条”“助企复工10条”,落实服务专员制度,帮助企业加快复工。另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社保退费工作,截至6月份,共为企业减免社保费110亿元,为16.3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32亿元,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切实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为了帮助企业将散布在五湖四海的员工接回东莞,我市人社部门开辟了返岗“绿色通道”促进员工早日返岗,通过 “点对点”包车、包专列等形式,疫情期间接回员工3.2万人;组建5支招工突击队,分赴9个劳务输出省份开展劳务对接。
面对人手短缺的困境,借力辖区产业链完善的优势,我市在全省创新实施“共享员工”模式,搭建共享信息平台,组建法律和就业服务团队,推动企业开展共享对接。同时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对灵活就业群体开展就业帮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月至5月,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971人。
司琪介绍,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好转,企业生产企稳回升,市人社局从复工、稳企、返岗、调剂、保障等方面稳住就业基本盘,保持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1-5月城镇新增就业3.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多措并举稳就业保就业
今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而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稳就业、保就业都位于首位。
今天(6月10日)上午,我市第十一届校企合作洽谈会线上启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创新推出“云上洽谈会”新模式,便是我市围绕“六稳”“六保”着力稳就业强服务的具体行动之一。据了解,全新的校企合作洽谈会吸引了1316家东莞企业和全国各地400家院校参会。
校企合作也受到市政协委员赖沛铭的关注,他认为在校企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时期,不仅要考验校企合作初期“默契度”,更需关注校企合作“后时代”,探索如何将流动人才化为存量人才,使技能人才扎根东莞。因此,他建议校企合作由前期培养“默契”向订制化深入发展,为有需要的企业量身定制人才需求订单,使毕业生更能符合企业需求,同时建立通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技能评价与企业生产的精准对接。
农工党市委会则更关注“技能人才之都”的建设,建议我市在“技能人才之都”的建设过程中,建立适应我市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确保人才评价有规可依,同时推行高技能人才的项目化管理,确保人才效能的发挥,并设立“技师工作站”企业建设奖补经费,提升“技师工作站”职能。
司琪表示,目前我市建立了经济运行调度战时体制,全力服务扶持企业发展,市人社局将发挥好人力资源调度组保就业的机制优势,以超常规力度调集资源,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就业岗位。并全面强化积极就业政策,在原来1.63亿元专项资金基础上,再新增1.25亿元,实施2.0版“促进就业九条”。中小微企业社保减免政策也将会延续到年底,再为企业多减负96亿元。同时积极搭建就业用工对接平台,包括继续推广“共享员工”模式以及重点打造好校企合作平台。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市人社局将实施十大行动计划,落实专场招聘、就业创业扶持等措施,全方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中年失业人员等群体,实施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建立“村民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并策划就业服务月历等一批招聘活动,为他们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同时,深入推进“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力争全年完成30万人的学历技能素质提升,让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端稳“饭碗”、端好“饭碗”。
全媒体记者 朱珍珍/文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