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南方日报:党代会报告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引起会场内外热议 “三项工程”促就业 群众收入“节节高”
编者按
党心连着民心。党代会牵动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也与全省人民息息相关,既需要党代表们勤勉履职,也需要凝结广大党员群众的智慧,真正将之开成一个团结奋进、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的大会。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连心桥”栏目,忠实记录党代表们对报告中惠民实策的讨论热议,同时连线场外基层干部群众谈体会、说感想、话落实,展望广东奔向更美好生活的愿景。敬请垂注。
稳就业方能保民生。在党代会报告中,关于稳就业的着墨颇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一系列务实举措引发了党代表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深刻共鸣。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用案例和数据分享对这些年来广东扩大就业实招硬招的感想,认为广东这五年通过稳住就业基本盘,在促进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取得重要成效,牢牢兜住了基本民生底线,实实在在体现了民生温度。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余嘉敏 钱明雅 肖文舸 王彪 韩安东 陈思勤 汪祥波
高质量推进“三项工程”▶▷
“社会更加重视技能人才了”
对于报告提到的要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党代表与基层干部群众广泛认为,以“三项工程”为代表的民生就业品牌项目,已经成为广东以技能提升促进稳定就业、带动收入增长的利器。
“报告提到的‘三项工程’,让我感受很深。”广州樱泰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内装制造部内装科科长王浪潮代表来自一线生产车间,在她看来,保持技能培训精进的韧性很重要,“我发现缝纫机原装的压脚在进行车缝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歪歪扭扭的不良现象,于是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研制出一种带凹槽的压脚来固定拉链,使蛇形不良率降为零,这说明做技术改造要有恒心,永不气馁。”
不少代表直言,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工匠精神在更多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师阳海华代表说,通过坚持推行“大国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大国工匠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从而自觉涵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学习技能之后,收入有了明显提升。”23岁的谭笑峰于3年前入学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如今快要毕业的他选择留校任职。“省里推进‘广东技工’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平台和教学资源。学校老师给予了很多帮助,社会层面也更加重视技能人才了。”谭笑峰直言,“三项工程”举措,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深刻改变,“从最早的打零工,到如今能够一家人在这里定居,收入越来越高了,生活也越变越好了”。
在校学习期间,谭笑峰一方面吸纳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提供的实习机会,在与企业对接的实践项目中不断成长。2021年11月,他获得第二届广东省技能大赛银牌。“对于生产一线而言,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能否提高工作收入、提升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即将开始教学生涯的谭笑峰说,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
牢牢稳住就业“压舱石”▶▷
“多家企业抢一个技校生”
如何更好地稳定和扩大就业?对于报告提出的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在会场内外,党代表与基层干部群众展开了广泛讨论。
“报告求真务实、关切民生,近年来广东在高等院校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都在发力,已经可以看到效果。”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广州广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丽花代表说,在广东如今的就业市场上,职业教育毕业生供不应求,经常会出现多家企业抢一个技校生的情况,这些都让就业观念发生变化,“我们船舶行业需要比较多优质成熟的技术工人,近几年,我们不断优化工作环境、提升福利,完善技术工人的成长通道,通过分层分类的人才管理提高就业质量。”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4年,丁丽花认为,提升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归根结底还是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提升人力资本的同时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才能为就业质量提升带来充足动力。“对广大劳动者而言,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主要是通过就业来实现的。广东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能够更好满足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看来,广东作为全国用工大省、就业大省,为稳定全国就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大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广东对经济形势提前作出研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良好势头。
特别是近年来广东推出的一系列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举措,让谌新民颇感振奋。在调研中,他发现,这些政策得到有效发挥,对及时稳定和优化广东就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广东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促使就业、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形成良性互动。“比如‘三项工程’对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业的作用尤其明显,对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居民收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等有重要意义,这些好的做法值得提炼总结,为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验。”他说。
谌新民期待广东进一步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正确处理好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趋势等方面的问题,持续抓好大学生、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保障。
扩大富裕覆盖面普遍性▶▷
“这些年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过上更好的日子,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报告指向的重心。让党代表与基层干部群众倍感振奋的是,报告提出要实施居民收入提高计划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报告对居民收入问题的关切,暖心又提气!”河源市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代表说,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任务,通过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多措并举推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秦卫民以河源市灯塔盆地为例说,近年来,东源县举全县之力支持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同时充分发挥灯塔盆地对各类要素的集聚效应,做好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有效发挥市场力量,推动民宿、生产托管、农民工匠等多业态发展,让传统务农的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在东源县顺天镇,一支300余人的农民工匠队伍成功组建,累计与10余家本土企业达成协议,为100余名农民工匠解决‘家门口就业’。”
“持续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既能有力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有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秦卫民认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本质上是要因地制宜扩大富裕的覆盖面和普遍性。他介绍,东源县谋定而动,对脱贫地区农民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通过乡贤和本地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民三方共赢。“如党演村,就在乡贤推动下引进总投资2.4亿元的综合项目,引导农民土地入股,为全村117户群众增加实实在在的收益。”
对近年来广东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惠民举措,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电焊工白映玉也感触颇深。
“我是一名生产一线的电焊工人,平时和同事们沟通,感到大家这些年的收入有了明显增长。”白映玉说,产业工人实实在在分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中等收入群体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白映玉的工作环境与高温、火花和轰鸣相伴,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核电焊接领域最优秀的工匠之一。在她看来,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完善企业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薪酬分配不断向生产一线、核心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倾斜。“各种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也有助于工人开阔视野、提升技能水平。同时,政府和企业对技能竞赛的表彰奖励在加强,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能手的评选表彰也日益完善。”白映玉说。
从事焊接工作30余年,白映玉通过不断精进专业技能,拥有了20多个焊接准入资格证。如今她主要负责公司焊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作为一名产业技术工人,要提高收入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要脚踏实地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工作中,白映玉常鼓励员工借助进修学习提升职业技能等级,并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代练”提高能力。
报道链接: 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5/23/content_1001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