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传统商队面临消失命运

28.01.2015  18:44

  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筹建新公路,届时汽车货车通行,该地区传统的靠骡子等牲口运货的商队或将走向终结。

  【环球网综合报道】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筹建新公路,届时汽车货车通行,该地区传统的靠骡子等牲口运货的商队或将走向终结。

  法新社近日报道说,在尼泊尔令人敬畏又往往危险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心有一些偏远村落。世世代代,商人们和他们成群的骡子和牦牛是这些地方的生命 线。商人们勇敢地往返于这条古老的路线,把盐、谷物和其他货物从接壤的广阔的中国青藏高原运到到尼泊尔的浅山区。这已经成为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行业。

  然而,尼泊尔政府计划在偏远的边界地区建造一条公路,几乎可以确定,这意味着商人们的生计和传统生活方式面临终结。

  多年以来,商队,即商人和他们成群的牲口,几乎承担了全部货物的运输,而这条道路建成后,汽车和货车将首次可以在此运输货物。

  商人卡麦(RachheKami)对法新社的记者说道:“我们不去有公路的地方,只去那些公路无法到达的地方。我们没法与货车竞争。”这是海 拔超过3000米的锡米科特(Simikot)镇,他边说边往骡子上装载货物。“当道路建成时,我将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工作将离我远去,”胡姆拉 (Humla)的村落和临近地区位于尼泊尔的西北角,卡麦在这些地方售货。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新公路的建成持沮丧态度。对于喜马拉雅山脉上胡姆拉的五千余居民来说,大多数人则希望通过这条公路,现缺的商品货物能更快速被运来,价格也能更便宜。

  贸易期大概从三月持续到十一月。在这段时间,当天气晴朗时,卡麦每夜都在这条商路上运输货物。牧民们轮流着睡觉、烧火以及提防雪豹、狼和其他食肉动物。

  这个危险的行业由于1999年获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喜马拉雅》为人熟知。去年卡麦的一个同行掉进河里淹死了,2012年一个38岁的同行也因在中尼边界遭遇暴风雪而险些丧命。

  “我想那个时候我应该做些其他事来谋生,可是这是我唯一会做的工作,”这个家中有四个孩子的父亲说道。这是地球上贫困的角落,现有很多居民喜欢购买从邻国印度或其他地方运来的货物。很多商人为了体面的生活,不顾危险挣扎在此地。

  然而50年前,这里生意兴隆,贸易利润也高,挂着铃和拴着各色缰绳的动物统治着这些积雪覆顶的山脉。

  “商队曾经是这个地区的生命力,为每家每户供应他们需要的东西,如大米、谷物、盐等,”67岁的拉马(TondhupLama)告诉法新社。

  拉马从少年时就跟着他的父亲和祖父从商,用当地的尼泊尔大麦换西藏的盐,然后再用西藏的盐换尼泊尔浅山区的大米。需要整整两周的跋涉,才能到达 那些不受现代化影响的边界地区。“那里什么都没有,我们跟住在帐篷里的西藏游牧民讨价还价,用谷物换取他们的盐和羊毛,”他说,“那时我们算富有的。

  1973年,尼泊尔为了控制诸如甲状腺肿和呆小症等疾病,补贴供应印度的碘盐。那是该行业遭受到的第一个严重挫折。那时西藏盐的需求下降,市场遭受打击,然而商人们迅速调整,开始从印度采购便宜的衣服到尼泊尔卖钱或到中国边界换取羊毛和黄油。

  生意好的时候,拉马一家一个月赚的钱多达20000卢比(约合201美元)。大雪堵路的时候,这笔钱够他们熬过严冬了。“这种生活很有挑战性,不过我喜欢这种冒险、这种行程,”他说。

  不到十年之后,尼泊尔政府又给了重重一击,这次生意再也无法重新振作了。为了保护森林,新出台的政策允许当地居民收取商人较高的税额。缴了税额后商人们才能在草地上放牧。

  “加德满都政策的制定者从来没有考虑过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他们从没有考虑过我们的需要,”胡姆拉的一名前立法者巴哈杜尔拉马(ChhakkaBahadurLama)告诉法新社。

  由于入不敷出,像拉马这样长期放牧的人选择改行。他们卖掉牦牛、羊和马然后开始从事农业。

  报道说,今天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商人继续从事这个工作,他们没有其他的就业选择。尽管他们仍旧前往中国边界,但是西藏游牧民几近消失,贸易也发生了变化。在边界出售的是廉价的中国服装、农业设备和烈性酒。

  很多人认同现代化建设应该惠及这些曾被人遗忘的地区,但同时他们又对商队的即将消失感到悲伤。

  “我们生活方式太原始了,简直很难在现代社会生存,”前立法者巴哈杜尔拉马说道。

  “这不仅仅是传统经济终结的问题,这是一种文化的消失,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是个悲伤的日子。”(实习编译:林洋洋 审核:谭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