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自己所能为“糖友”服务

07.04.2016  11:00

原标题: 尽自己所能为“糖友”服务

张琪(前左)参加马拉松比赛。

  (资料图片)

  张琪的7岁生日是在北京儿童医院度过的,当时,她被诊断为Ⅰ型糖尿病,住院长达61天。从1977年患病起,张琪开始吃各种控制糖尿病的药,15年前开始注射胰岛素。如今,46岁的张琪已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大夫,上班时给糖尿病患者看病;下班后,将业余时间奉献给跟她有同样经历的“糖友”。张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我对自己的健康和生活管理水平在逐步提高,愿意把更多时间奉献给跟我有同样经历的同伴。

  今年,张琪作为首位获得一年一度“巴肯邀请奖”的中国人,前往美国夏威夷,和来自11个国家的12位获奖者会聚一堂,分享彼此战胜慢性疾病的经历和心得。“巴肯邀请奖”由美敦力创始人巴肯先生创设,旨在表彰在医疗科技帮助下战胜病痛,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患者,通过分享他们的故事,激励全世界慢性病患者不要被疾病压倒,活出更精彩、更有价值的人生。张琪动情地说:“我深知这份荣誉的分量,这不仅是给予我个人的,更是给予那些同样身患Ⅰ型糖尿病的几百万病友的。从夏威夷回来后,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

  据张琪介绍,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能分泌胰岛素,完全依靠外界提供。此病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暂时无法治愈,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来,Ⅰ型糖尿病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持续增长,患者数量比较庞大,如果不坚持使用胰岛素治疗,容易发生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张琪说,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怀的群体。

  2014年,张琪参与发起蓝纸鹤中国糖尿病患者联盟,以提高公众对Ⅰ型糖尿病的了解,维护患者权益。她还获得国内Ⅰ型糖尿病顶级专家的认可,以患者身份参与了一些与中国Ⅰ型糖尿病防控体系改善相关的分析和论证项目。张琪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控糖经验,常年坚持志愿者工作,投入中国Ⅰ型糖尿病防控事业,激励病友提高控糖知识,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她告诉记者,“我跟许多糖友们初次见面总是说:‘不怕,敞开心扉,日子会越来越好。’正是这样的信念,让我历经艰辛,成为一名儿科医务工作者,与糖友们分享我的自我管理和相关知识。

  张琪还担任了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常年通过网络志愿为超过2000名Ⅰ型糖友提供心理咨询和糖尿病知识普及。张琪说,她让糖友们分享得更多的是怎样进行自我管理,因为Ⅰ型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手段与生活息息相关,细到今天下午情绪激动了血糖会怎么样,明天上体育课了血糖会怎么样,以及后天敢不敢吃某些食品……张琪说:“坚持同伴教育,是这些年来我做志愿工作的初衷和动力。我希望帮助更多Ⅰ型同伴和他们的家属从绝望和恐惧的状态中走出来,做管理自己身体和生活的勇士。在生命的每一天,我愿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