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市水务局局长倪佳翔:做好“十四五”水务规划,打造“四位一体”治理体系

07.02.2021  04:02

完成河涌环境整治213条”“加强滨水岸线管控”“力争消除市域内全部黑臭水体”“启动滨海湾至松山湖的碧道建设”……市政协委员、市水务局局长倪佳翔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干劲更足”。他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肯定了全市水务工作,也为全市水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东莞水污染治理取得决定性成果,水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凝聚了全市水务工作者的担当和智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倪佳翔表示,市水务局正着力做好“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打造更完善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为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支撑保障。

关键词1 水资源

构建“东西合璧”双水源

东莞河涌密布,却水源单一,全市90%的供水来自东江,属于缺水型城市。

东莞常住人口超过800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保障供水安全意义重大。

倪佳翔表示,品质东莞,以水为要。不管治水、管水,还是兴水,最终都要落实到“供水安全”。作为全市水行政职能部门,市水务局将围绕“供水安全”,做好“优化水资源”“保障安全供水”两篇文章。

优化水资源主要包括两项工作,一方面是优化供水布局,出台《东莞市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全面提高了东莞供水安全性和应急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全力保护东江水源,重点建设了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保障粤港供水及东江下游我市市区沿线水厂的取水安全。同时,积极扩充未来供水来源,全力配合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引进西江水资源。预计2024年,东莞市民和在莞企业就能通过“地下长河”用上西江水。

2018年以来,全市整合镇村水厂59座,全面提升了供水水质和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2198.1公里,全市出厂水水质合格率稳定在99.77%左右,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10%,均达到国家“水十条”的有关要求。

如今,东莞不仅保障近千万市民用上了放心水,还成功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并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共存之路。“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做好供水安全工作。”倪佳翔如是说。

关键词2 水安全

筑牢防洪排涝安全屏障

东莞沿江靠海,时常遭受台风袭,防洪排涝工作至关重要。

倪佳翔说,东莞大力推动防洪排涝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整治、防洪排涝投入保障、应急演练抢险等“四个全覆盖”。每年年初,东莞都要制定防汛备汛安全大检查方案,对各镇街(园区)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每次汛前和汛中再开展针对性的风险隐患排查,并对隐患点及时进行整治。近年有效应对了“妮妲”“天鸽”“帕卡”等台风及强降雨灾害的侵袭,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东莞沿海镇街较多,防洪排涝的基础设施薄弱、标准偏低。近年来,新修订的排水、除涝、防洪标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沿海水乡片区,还有346.18公里堤防存在薄弱环节,市水务局正着力加快补齐“短板”。

防洪、排涝,相互影响,都要做好做扎实。”倪佳翔进一步解释说,在防洪方面,将结合万里碧道、城市品质提升及海绵城市理念,加快推进沿海水乡片、石马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工作。在沿海水乡片区,28.99公里堤防已完成达标建设。2021年要完成不少于50公里堤防达标建设任务。在石马河流域,上游四镇(塘厦、凤岗、清溪、樟木头)的堤防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建设,计划在2021年完成干流防洪工程不少于40公里。

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内涝现象,市水务部门一直在努力整治。逐一核实各镇街(园区)内涝积水点,全面梳理出131个易涝点,并根据影响程度和工程难度,分门别类编制详细的整治方案和应急措施,计划分四批次完成整治工作。

倪佳翔表示,市水务局积极实施整治工程,着力消除内涝“存量”,疏通城市化建设带来的内涝“增量”,东莞有信心和决心缓解城市内涝。过去一年,已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0个易涝点整治任务。还有12个市统一实施易涝点整治工程、东莞西站站场片区内涝工程均已上报发改部门申请立项。

即使易涝点完成整治,每逢强降雨期间,市水务局仍启动内涝应急响应,相关科室和镇街(园区)相关单位紧密配合,派专人值守,24小时值班备勤,彻夜坚守在一线。狂风中、桥洞下、马路旁,在易涝积水严重值守点,都可以看到“荧光衣人”清除障碍、排水防涝,确保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综合整治,东莞河涌重现“水清岸美”景象

关键词3 水环境

今年全面消除黑臭河涌

站在新起点上,东莞更有信心和决心消除黑臭水体,2021年全市黑臭河涌将全面“清零”。

过去一年,东莞积极开展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年完成河涌治理213条,超额完成年度河涌治理任务,河涌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周边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河涌变清带来的环境红利。其中,市水务局负责建成区的12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目前全面消除黑臭,正在开展长治久清评估。

倪佳翔表示,今年市水务局将全面提高执行力,紧盯“2021年全市全面消除黑臭河涌”目标,做好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河涌消除劣V类行动、配合开展河涌水环境生态补偿等五方面工作,全面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其中,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完成剩余的217条河涌整治任务,实现全市河涌消除黑臭目标,力争70%内河涌年内消除劣V类。在消除黑臭基础上,积极开展河涌生态修复工作,在每个镇街(园区)选取1-2条河涌,结合美丽河湖、碧道和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切实修复河涌水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推动世界工厂变身生态之都、绿色之城,让老百姓切实享受优美水生态环境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4 水生态

构建碧道日常休闲乐园

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全力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滨海湾至松山湖的碧道建设,打造6个美丽河湖样板,争取1个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倪佳翔对此充满信心,“东莞碧道建设有方案,有方向,有目标。”到2030年,全市将累计建设1000公里的碧道,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碧道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东莞将科学谋划碧道规划建设,采用分类分步实施的方式,今年完成150公里碧道建设。在讲好大江大河故事的同时,更要突出小河小溪情怀。其中,市里统筹推进石马河、东江、滨海湾—松山湖、市区三江六岸等特色主干碧道建设,由各镇街(园区)负责辖区碧道建设实施,充分发挥市镇合力,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原则,结合堤防达标、河岸整治等工程,打造城镇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文字:周桂清

摄影:市水务局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