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局推动落实“双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见成效

04.03.2015  22:11

  中山市质监局积极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着力深化特种设备重点行业领域、重点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取得良好成效。一年来全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均保持在95%以上,处于全省前列,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全市89578台(套)特种设备未发生特种设备责任事故。

   一是抓责任落实,细化特种设备监管任务分解。 严格落实《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试行)》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不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与市政府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年度事故控制目标任务。每季度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认真研究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继续推动市委、市政府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目标纳入各镇区实施“平安中山”建设和年终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实绩、年终奖励挂钩,形成了政府综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的长效机制,极大地调动了镇区政府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小榄镇政府为加强基层安全工作,在全镇15个社区都建立了质监工作站,配备安全巡查员和专用摩托车,这一做法有效地扭转了以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 

   二是抓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净化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环境。 制定《中山市质监局集中开展特种设备“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搞接待,直奔基层、直奔现场)、暗查暗访等方式组织开展“打非治违”活动,严厉查处“三非”(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特种设备行为,并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继续完善并实行科所联动机制,建立巡查定人定责制度,全面提高巡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对于被投诉举报、或在隐患排查中和检验检测中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实行第一时间检查、对隐患设备第一时间强制封停,对违法行为第一时间立案查处,对涉及“三非”设备的行为形成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发挥广大群众的举报投诉作用和镇区兼职安全监察员的网格化覆盖优势,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触角深入到全市各个镇区、乡村。一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850人次,立案查处企业113家,封停或拆除设备129台,非法行为查处率和结案率均为100%。 

   三是抓安全隐患治理,加强特种设备系统风险防范 深入开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电梯和电梯维保单位等专项整治15次,治理覆盖了包括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等各个环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并得到省局和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在总结多年重特大事故危险源排查监控经验的基础上,以设备自身特性、使用管理水平和安全监察力度为三维坐标实施分类监管,按要求对照确定了中山市144台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其中一类设备37台、二类68台、三类39台),并对涉及的50家使用单位进行了管理水平评价(其中I级的24家、II级的24家、III级的2家),依据设备的不同类别和单位的不同级别,施以不同的监察力度,实现有重点的科学监管。此外,还建立了特种设备重大隐患的台帐登记、整改销号和闭环控制机制,确保了对重大隐患的动态跟踪和督查到位。一年来累计抽查生产企业生产条件102家/次,抽查设备安装现场674个,抽查使用单位3365家/次;累计检查特种设备13170台(套),其中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1559个,共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254份,有效推动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四是抓开拓创新,探索特种设备监管新思路。 不断完善电子监管系统,强化监察检验数据的动态更新,实现了监察检验日常业务的全覆盖网上办理;还通过信息化手段逐台落实设备的定期检验责任,目前全市在用设备定检率达到98%的历史新高。基于省特种设备检测院MIS系统,开发建立了移动地理信息应用系统(GIS移动应用系统),目前已经进入应用调试阶段,该系统的应用将对特种设备尤其是埋地管道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有极大帮助,甚至能推广普及应用到地方公共安全信息、特种设备物联网管理等领域,形成大数据库的智能化管理。继续创新特种设备监管方式,推广“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三色表”电子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控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到期、超期未检设备发出警示,目前已有168个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使用运行。大力落实电梯监管改革各项指标任务,截至目前,已有32294多台电梯投保,投保率达97.2%;使用管理权者确权数达31895台,确权率为96%;更换标志数为32726台,更换率为98.5%。所有数据均保持在全省前列。

   五是抓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特种设备事故处置能力。 进一步完善《中山市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逐步充实完善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专家组,为事故调查和安全监察提供技术保障。经常性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先后联合消防、安监、旅游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大型电站、供气站、游乐园、商场等场所的应急救援演练5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同时,还督促50家企业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指导企业自行开展救援演练,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

   六是抓宣传教育,营造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氛围。 创新工作方式,联合中山广播电台开设《质监之声》专栏,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特种设备热点问题进行宣传交流,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咨询日、举办安全生产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送入乡镇、入企业、入社区、入校园,大力弘扬安全文化,使安全理念深入民心。一年来共举办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教育与培训班12期,合计培训600多人次;派发特种设备安全宣传资料1.2万多册,接受咨询辅导群众1200多人次。(中山市质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