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穗落马局长李俊夫:名校博士有傲气 汶川荣耀归来
出自名校读到博士后援建汶川携荣耀归来主政国土局四权合一
李俊夫:仕途止步在50岁
“李俊夫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去年7月4日晚,这条广州市纪委发布的消息,宣告了时任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在50岁年华从仕途摔落。
这名博士后局长出事后,又接连传出其妻携款潜逃国外、多名下属牵涉窝案、与两位数女性有不正当关系的消息。李俊夫手上曾“四权合一”———国土房管局、住房保障办、土地开发中心及“三旧”改造的话事权,其权力管辖领域,几乎每个环节都有“诱惑”。
然而,权力面具背后的李俊夫是何种模样?为人为官的李俊夫有何不同?一名认识李俊夫超过30年的人士说:“他的缺点有两方面:第一是他对权力的迷恋,在做官方面不断向上的野心很大;第二是他做事不够踏实,有些浮,这个是学生时代便展现出来的。”
中大求学
“读博士后时,周五飞去北京,周日坐最后一班飞回广州”
对于“学而优则仕”的李俊夫来说,负笈中山大学无疑是他人生的重要起点。
1982年,18岁的李俊夫从湖南桃江县只身来到广州,就读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经地与城规本科,1986年他继续读该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
据熟悉李俊夫的人士称,李俊夫出身于普通人家,靠读书奋斗才获得后来的成就。
李 俊夫出事后,网上流传一份《为李俊夫嫂子代笔》的文字,一名认识李俊夫30年的人士证实,该文内容大致属实。其中写道:“李俊夫是个寒窗苦读的书生,我同 他哥哥恋爱时,小叔子是风华正茂的名牌中山大学研究生。记得有一年春节,他寄过一张羊城的名信片我,其中写道‘我们家庭条件不好,但家人心很善良。欢迎你 来花城玩,这里四季如春,鸟语花香’。”
工作之后,2000年,李俊夫更是考取了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的在职博士。 2004年他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出了《城中村的改造》一书,书中不少内容与他在国土房管局的工作业务有关,该书《后记》有这样几句描述:“双重的压力往往 令我身心疲惫,无数次刚刚拿起书籍,又被突然的电话铃声迁入到繁杂的工作事务中……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无数次试图放弃之后最终完成了这项研究。”
李 俊夫的读书生涯并未到此为止。2003年,他开始攻读北大环境学院博士后。一名国土房管系统的人士说:“他读博士后的时候,持续一两年内过着这样的生活 ———周五下班坐飞机去北京,周日傍晚坐最后一班飞机回广州。持续性和耐力很好,很勤奋,他能有后来的成就,个人奋斗的付出绝不比他人少,而且比很多人都 多。”
抄袭风波
这场造假风波以周俭败、李俊夫胜告终
自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李俊夫换了几份工作,在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广东广发房地产开发公司、广东发展银行都工作过。
“他做事不够踏实,有些浮,这个是学生时代便展现出来的。”前述认识李俊夫超过30年的人士说,从李俊夫刚开始参加工作就多次跳槽便可看出他“有些浮”。
直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李俊夫最终“落子”国土房管局。初来乍到的他曾在局办公室工作,局内人士称他“很有想法”,创造了“处长助理”的职务。后来分别在产 权地籍处和土地利用管理处做了多年处长。根据公开信息,李俊夫早期在国土房管局工作时一直以“李博士”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上,此外他还曾当选广州市政协委 员。
一名在国土房管系统工作超过20年的人士回忆,李俊夫在当时局内“处长圈”中综合水平是很不错的———既对业务熟悉,为人也谦逊低调。
李俊夫在公众视野中变得高调的起点应该是2005年竞岗成为建委下属副局级单位———专门负责市政项目拆迁工作的广州市道扩办主任。
李 俊夫走马上任道扩办一把手第18天的时候,宣布该办审计处处长周俭开发的《城市拆迁资源计划》系统(U R R P )落马,一个月之后由他研发的《基于 空间与成本控制的城建征拆决策支持系统》上马,之后获奖。周俭公开发布消息称李俊夫利用行政权力强行掠夺他长达7年的科研成果,为此,他在网络上发表了近 2万字的论证材料。
2007年周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李俊夫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以有经济问题为由把他告到检察院,致使他被讯问48小时才被释放,他最终被停职18个月有余。
在 这次造假风波中,李俊夫并未就周俭提出的具体质疑逐一回应,彼时,他接受媒体采访做了这样的表态:“周俭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经济利益,同时周俭在网上发布的 一些文章也涉嫌诽谤,周俭拿单位的工资、奖金搞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有经济问题,目前正在停职接受调查,已经不是处级干部了。”
当时接受采访的多名专家站在周俭一边,只有李俊夫的导师例外,而根据周俭当时公布的官方调查结果,调查组认为“周俭反映的情况失实”。
这场造假风波以周俭败、李俊夫胜告终。
汶川援建
《羌红》中描述情怀“站起来是天,走下去是地,咽下去是悲,喊出来是喜”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州市对口援建威州前线工作组组长”的新角色无疑是李俊夫从政生涯中最重要的晋升筹码。
用5本书记录援建汶川生涯
2008年8月,李俊夫成功角逐并获得援建汶川机会,成为代表广州方面与汶川威州镇对接的“一把手”,对这个“总人口3万、城镇房屋353万平方米、生产总值占全县18%”的城镇进行统筹重建。
李 俊夫援建汶川的两年经历,在媒体上留下广泛印记———“作为25亿元援建投资的‘总管家’,李俊夫每天的行踪很飘忽———可能在援建项目的工地上,可能在 山上重建中的羌寨里,还有可能在大大小小的援建会议上”。彼时,媒体的报道基调几乎异口同声为这个46岁的湖南籍广州官员对威州的“情深义重”点赞。
李俊夫在这件事上的自我宣传也毫不遮掩。在他日常受访的话语中,不乏诉苦之言,比如谈到援建之难,他说:“第一个就是建材运输难,这是最大的;第二个是地质条件差,选址难;第三个是规划设计备受关注,审批通过难。”
即便事隔多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他在中山大学做讲座时,也开口难离汶川———“今年芦山地震发生后,我三天三夜睡不着觉,事后证明,这个距离芦山一百多公里的乡镇,经受住地震的考验,全部建筑及设施毫发无损。”
完 成援建之后,他起码出了5本书记录这段职业生涯,其中包括《我们在一起:广州援建威州记》、《羌红:广州援建汶川县威州镇三周年记》、《广州市对口支援汶 川县威州镇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制度手册》。这些书籍对李俊夫的援川成就既有宏观情怀也有微观技术,如《羌红》中这样的句子“站起来是天,走下去是 地,咽下去是悲,喊出来是喜”,书中有李俊夫带领工作组秉烛开会或他和同伴在雪山上扛大米给灾民过冬的图片;对于像汶川这样连物业管理都属新鲜事物的县 城,《物业管理手册》甚至细化到对“业委会如何组成”这样的命题进行解释。
汶川干部认为李俊夫骨子里有一种傲气
一 名汶川干部曾如此描述李俊夫:“是一个极度缺乏生活情趣毫无生活乐趣的工作狂,他每天脑袋里盘算的就是工作。”该干部举例说:“一块去吃个饭,你本来是想 和他聊天、讲笑话,他突然跟你说那个水厂怎么弄。经常就这样,你会跟不上他的思路,可能前一句话还是在聊家里,下一句他就马上跳到工作上。”该干部说,在 援建过程中,李俊夫的车被石头砸过三次,险象环生。
李俊夫以博士身份自居的骄傲性格在援建中也有迹可循。
有 曾与李俊夫共事过的汶川方面人士说,当时设计一个自来水厂的进水口,由于上游发洪水,汶川的河泥沙很重,容易堵塞取水管道,汶川方面的干部不赞成李俊夫提 出的方案,他转述李俊夫当时的反驳:“你懂啥,你汶川有几个博士啊?有几个研究生啊?我这个东西是怎么怎么弄出来的。”但结果下来15米的取水口被堵塞得 最终只剩半米,这件事让李俊夫难堪不已。
该人士说,李俊夫从骨子里有一种傲气,这很容易伤害到受援方敏感的自尊心,李俊夫第一次见到一名汶川干部就邀请他到广州援建组饭堂吃饭,吃饭时说:“你今后要喝酒就到我这里来喝,你们威州只有三星丰谷嘛。”
宣传分内外推营销概念
与汶川援建时期的高调相比,重回国土房管局的李俊夫对媒体显得低调而谨慎。“什么岗位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我不能口无遮挡,忘了自己是什么姓什么,这意味着我政治上的不成熟,也意味着我要失败。”李俊夫曾说过的这番话,颇能解读他主政国土房管局后对媒体的谨小慎微。
对于宣传的态度,他内外有别。
国土房管局的24楼和25楼布置成内部宣传展厅,为了“增强文化认同感,就好像一个国家要有统一的国旗、国徽、国歌,一个公司要有自己的商标一样,通过形象建设、文化建设,来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来塑造共同的精神追求”。
一名宣传干部说,展板的布置是针对时政热点国土房管局的迅速反应进行宣传,同时迎接国土资源部、省厅、市领导的检查。“每个展览也就被领导看一两次,非常的浪费。每年需要做四五次的展览,常常要加班。”
无 论在汶川还是回到广州,他善于利用“营销概念”打造产品。比如,在20 11年的年终总结大会上,他说:“2011年在土地市场方面首次注入了现代营销理 念,切实改变以往少包装、少策划、关门卖地的习惯做法,坚持‘打开门、走出去’,全面加强经营性土地的推介、营销、策划。”
这种思维方式自然也用到包装宣传中去,他要求“接待无小事”,所有的布置“从水牌、名片、局的LO G O、接待人员的着装、会议室的布置、饭堂的装修等等,都要透出一种精致、一种细腻、一种阳光的感觉,要大方、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