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共建 这个社区不一般

08.04.2016  16:37

海珠区海幢街永龙社区,去年成立广州第一个居民社会组织

  走过一米多宽安静的石板路,踏上木制的楼梯,六七个白发苍苍的老街坊围在简易办公桌旁,人手一部大屏幕手机,用粤语热烈交谈着。他们不是在聚众玩手机,而是接受平安促进会针对长者的智能手机培训。在永龙社区,像这样的社区活动经常举办。而这些不是靠政府组织的,是由居民社会组织平安促进会张罗的。大约一年前,海珠区海幢街永龙社区成立了广州第一个居民社会组织———永龙社区平安促进会。居民协同共管的模式,使得这里的居委会几乎成了全市最轻松的居委会。

      热心老街坊合力保平安

      低矮的房屋、翠绿的树木、四处可见的盆栽、干净的石板路、不时点头打招呼的街坊,隐匿在高楼之中的永龙社区干净、静谧,从繁华的海珠区婚纱一条街扎进社区的小巷,迎面而来的是令人放松的气息。73岁的熊世明,是永龙社区平安促进会会长,在这个社区已经居住了68年。与熊世明一起在促进会工作的麦锦泉也已经退休3年了。每天,他们都要在居住了几十年的社区里来来回回走很多趟。

      “以前可没有这么好,2008年以前还没有围院管理的时候,这里经常有人喊‘抢嘢’”,73岁的熊世明介绍,围院管理后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不过2012广州取消治安联防费之后,这个设立了22道铁门的社区管理又陷入了困境,“没钱请人夜晚巡逻了。”2015年7月,永龙社区居民成立了平安促进会,初始有100多户入会,如今已经有400多户居民80多家商铺参加。同样是5元/月的会费,已经和治安联防费有了天壤之别,会费是自愿缴纳。

      在只能自愿的情况下,是如何发动居民入会的?担任促进会会长的熊世明说,这是因为大家知道平安有多重要,要先让大家看到效果。而在永龙社区所属的海幢街党委副书记陈喆看来,能让大家组织起来,跟这里的一群热心老街坊有很大关系。“居民肯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的公心。

      社工长期跟踪项目孵化

      像平安促进会这样的组织,除了要取得居民的信任,更困难的是如何维系运转。这离不开社区内部资源的挖掘和第三方机构的服务。如今,促进会办公用的二层小楼是向街坊借的。更让熊世明感到开心的是,社区一位侯姓街坊将五六十平方米的祖屋也借给了促进会。这栋危楼已经久无人住。“我们负责修缮,修好了可以给我们出租5年,租金侯先生就当做会费捐给我们了。”熊世明说,其实目前正在负责装修施工的包工头,也是永龙社区居民,“装修费只收个成本”。

      “我们加入促进会都是没有报酬的,我就住在这里,这里安全就等于我家安全”,促进会秘书长麦锦泉说。这个组织由居民自掏腰包、自我发起、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全体参与。社区30多人组织的巡逻队也是义务服务,只有夜间巡逻队员是付费的。目前,900多户居民的永龙社区,有近一半原住民和80多家商铺加入了平安促进会。虽然政府并不参与平安促进会的运作,但是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指导。海珠区综治办、平安办和海幢街道办给予了高度关注,委托志城社会服务发展中心介入培育。

      在平安促进会的成立和运作过程中,始终有社工的身影。一直跟进促进会项目的志城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负责人许仕伦说,从协助促进会取得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到税务咨询、财务公开等,都有协助促进会运作。社工还将一些公益资源对接给促进会,为社区举办一些福利活动。目前,仅海幢街就已经在另外两个社区推进这一模式,打算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治理密码

      居民共治 三方合力

      让居民自己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有多难?从永龙社区的情况来看,其实也不太难,需要的是政府、居民和第三方机构的共同努力。老人占了40%人口的永龙社区只是广州老城区一个普通的社区,但是这里的居民有良好的互信基础,对社区有强烈的归属感,这里有像麦锦泉和熊世明这样有威望的老人,可以聚集一批力量。

      不过在平安促进会的成立和运作过程中,离不开第三方机构的长期跟踪孵化。而政府也在前期进行了硬件上的资金投入,并对这一模式保持了长期关注。当促进会实现了自我运作,能够自主造血,这样一个居民社会组织就有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关新闻

      协同治理赤岗街三年无命案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广州塔迎客9万余人,即使人流量大幅增加,广州塔周边仍然保持了干净、有序。广州塔所属的赤岗街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发生八类严重暴力命案,连续三年110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5%以上。这是如何做到的?赤岗街将其总结为“”、“”、“”、“”、“”、“”六字工作法。而其中,协同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赤岗街辖内的50余个中央省市机团单位、100余个民营企业、22个社区居委会、115个物业小区等近300个单位都要参加街道的地区性综治工作会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与各单位签订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量化强化地区企事业单位责任,并实施严格奖惩制度。此外,赤岗街还搭建了党建联促会、“30 3”工作室、青年智囊团等平台,推进协同治理。303工作室的“303”粤语谐音“心连心”,整合了辖区内的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每月上、中、下旬通过工作室“坐诊”、居民家中“巡诊”、多方集体“会诊”等方式,倾听居民投诉和建议,帮助解决社区问题。

      统筹:南都记者 裘萍

      采写:南都记者 徐艳 实习生 陶蕾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特别鸣谢广州市综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