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届广交会15日开幕 已成中国外贸“晴雨表”“风向标”

14.04.2019  16:40

无人机拍摄的广交会展馆。   新华社发

机场明起开通往返琶洲展馆大巴专线

为做好往来机场与展馆的交通运输保障,为客商、市民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服务,白云机场在广交会期间开通往返机场和琶洲展馆之间的大巴专线。该专线由白云机场空港快线运输有限公司与广州安迅保诚巴士有限公司(机场快线)共同运营。

根据往届交易会数据,展会最后两天会迎来客流高峰。交易会期间,白云机场空港快线将增派调度、导乘人员及时做好疏导服务,安排志愿者在机场及展馆上车点协助旅客搬运行李。

1.8万辆次出租车运力保障客商出行

  广交会期间,在确保市民日常用车需求的基础上,白云(广交)公司、广骏公司安排约18000辆次出租车前往琶洲广交会展馆现场支援客流高峰疏运。会展中心A馆及B馆的客商可到展场中路出租车上客点用车,会展中心C馆的客商可到会展南三路出租车上客点用车。

广交会现场安排约租车驻点,由工作人员为乘客提供“如约的士”平台下单,通过一键约车出行服务,满足客商多元化、高端化的出行需求。

去年10月15日,第12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开幕。 资料图片

1973年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交易会大楼前的盛况。 资料图片

2002年4月16日,参加广交会的客商们在等待上车。 资料图片

2003年10月15日,一群高校学生站在广交会会场外等待客户。 资料图片

琶洲会展中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 摄

15日,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第125届广交会将在广州拉开序幕。这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是广州重要的城市名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交会为什么选择广州?六十余年几许风雨,广交会如何做到从不间断?进入新时期,广交会如何奠定“中国第一展”的地位?今天,广州日报为你还原广交会与广州的故事。

广交会为何选在广州?

新中国成立初期,某些西方国家在政治上不承认新中国,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货物禁运”。我国的对外贸易80%是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政府协定、易货记账、进出平衡的方式进行。

1955年10月至1956年5月,广东省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先后举办了三次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会址就在今天的广州文化公园。当时,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严亦峻发现,与他在武汉看到的交流会不同,在广州的展销会上,超过一半的土特产都是外销。比如本地的红瓜子,在香港被当作招待亲朋的佳品。

从数据上看,半年多时间连续举办三次的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其中两场的成交额都接近1000万美元,当时中国全年的出口额也就五六亿美元。严亦峻从中看到了在广州办大型展览会的可能性。

1956年6月,当时的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严亦峻向外贸部和广东省委建议,在广州举办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交流会。

请示一路上报,可谓一路绿灯。外贸部多位正副部领导批示,“大家认为在广州举办一个全国性商品展览交流会,邀请港澳及东南亚、西亚各国商人参加,对开展东南亚贸易有很大帮助。”“最重要的是可以宣传介绍我国出口商品,并借机争取团结海外华商、侨商和东南亚各国商人”,并提出“在广州成立永久性、全国性出口商品样品馆”。

请示更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同意,国务院批准在广州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并指出:“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会在我国尚属创举,邀请的外国商人很多,这对我国对外贸易、外交和侨务等工作的开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个展览会必须办好。

严亦峻提出建议仅仅5个月后,1956年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旧广州体育馆西侧)开幕,汇集了当年中国近万种主要的出口商品,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2736名客商到会,出口成交5380万美元。作为广交会的前身,这次展览会为创办其后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提供了全面经验。

首年为全国创收20%现汇

1957年3月4日,外贸部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同意4月份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文件,第1届广交会正式落地,当年4月于广州举行。文件提到,考虑到目前国内货源紧张,以及与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相距时间较短的情况,这次交易会规模不宜太大,邀请客户的范围也不宜太宽,原则上只邀请港澳和新马地区客户。

首届广交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举行,当时大厦占地面积97854平方米,展览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为9610平方米。这座苏联式建筑落成于1955年7月,在当时百业待兴的广州,显得雄伟壮丽。

第1届广交会,由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0000多种,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采购商参加。同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广交会,无论是采购商人数还是成交金额都有大幅提升。

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60余年四度易址却从未中断

首届广交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举行。第3届(1958年春交会)起,广交会迁至海珠广场西面侨光路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这是广交会第一次迁址。

1959年11月1日,新落成的起义路陈列馆迎来了第6届广交会的开幕,这是广交会第二次迁址。陈列馆位于起义路1号(现缤缤广场),仅用9个月时间建成。

1970年秋交会,广交会场地不足的矛盾又变得十分突出。1971年,广交会展馆扩建获批立项。1972年11月,在流花路围绕原中苏友好大厦扩建新的场馆。1974年春天建成,并于当年春交会开幕时启用,这是广交会第三次迁址。

从2008年起,广交会开始在珠江南岸的琶洲会展中心举行,这也是广交会第4次迁址。广交会四度易址却从未中断。其中,从1966年到1977年,为保证广交会正常召开,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一系列文件。广大外贸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广交会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延续,创造了特殊年代的会展奇迹。

移师琶洲奠定“中国第一展”地位

1993年,当时的国家外经贸部提出将广交会展馆迁址重建,办成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世界级博览会。为了减少投资,又提出按竞争的原则,在国内几个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再确定新址。

这就意味着,广州举办了近四十年的广交会,将有可能旁落其他城市。1997年,广州提出多项“进一步”优惠的条件,其中还特别提出:为了满足交易会建设和营运的需要,提前兴建地铁线。

而早在此前,广州历时数年对会展中心进行方案比选,决定选址琶洲。得到国家部委回复后,广州马上行动,1999年12月,广州展开琶洲会展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赛,向全球寻求最佳设计。2001年4月,琶洲会展中心动工兴建,新址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是流花路展馆的4倍。

2002年12月28日,琶洲会展中心首期工程竣工。2003年10月,广交会首次在琶洲会展设分会场,提供了3000个展位。此后,琶洲展馆和流花展馆同时举行每年两届的广交会。

2008年10月,第104届广交会全部移师琶洲展馆,这是广交会历史上第四次整体搬迁。新落成的展馆占地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展馆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室内展厅总面积34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4.36万平方米。这是亚洲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展馆,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

从那届开始,广交会参展企业突破20000家,展位突破50000个。曾为广交会服务了38个年头的流花路展馆不再使用,告别历史舞台。

在琶洲,广交会的核心数据屡屡刷新历史纪录:创出一年747.6亿美元的最高成交额,以及一年到会采购商41.6万人的最高水平,奠定了“中国第一展”的地位。

中国第一展”大事记

1957年

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于1957年在广州开幕。

1972年

第32届广交会总成交额折合10.7亿美元,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

1989年

广交会一年两届出口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108.9亿美元。

2006年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第100届广交会2006年10月15日在广州开幕。

2008年

广交会全部移师到珠江南岸的琶洲会展中心举行。

2018年

广交会从1957年到2018年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42万人次,累计出口成交超过1.3万亿美元。

  (记者李妍、张露、李天妍  通讯员罗志娟、马世安、邝雅丽、梁楚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