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平均月薪同比上涨14.42%,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出炉
本网讯(党群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 日前,我校发布了2018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我校2018届毕业生总数为438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785人,专科毕业生603人。报告显示,我校2018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9.77%,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 99.76%,专科生的就业率为99.83%。总体最终就业率较去年有所提高。毕业生待遇方面,本科生平均薪酬为4087元/月,专科生的平均薪酬为3659元/月。超过八成的毕业生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其中东莞市占四成。近9成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22个本专科毕业生专业中,有17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本科生平均月薪4087元,较去年提高14.42%
据统计,2018年,我校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共3785名本科毕业生,分属网络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财务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英语等14个本科专业,平均月薪为4087元,较2017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增长14.42%。其中,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薪酬最高,为4788元。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分别为4523元、4351元、4192元、4139元、3856元、3810元。
2018年,我校4个二级学院8个专业有603名专科毕业生,专科生的平均月薪为3659元。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月薪最高,4401元,略高于该院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其次是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和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分别为3912元、3646元、3623元和3560元,财经学院专科专业月薪相对略低,平均为3462元。
据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8 届毕业生本科生的就业率为 99.76%,专科生的就业率为99.83%。我校总体最终就业率较去年有所提高。本科就业率最高的是财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专科就业率最好的是财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他们的就业率均达到100%。
哪些专业的毕业生最好就业呢?
根据报告,本科的财务管理、金融工程、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10个专业,专科的会计电算化、投资与理财、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服装设计与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最好就业,就业率均达100%。
此外,我校2018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单位所需岗位匹配度达到76.03%,符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生超八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东莞市占四成
2018届毕业生中,超过88.42%的毕业生选择到民营企业工作,其次是选择到事业单位工作占6.01%,第三位是选择到党政机关工作占3.29%。依据数据所示,我校培养的毕业生,近几年来较受民营企业的青睐。另外,我校2018届毕业生当中,有27人考上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研究生。
通过对比2018届毕业生生源地和就业地域流向,我校毕业生主要流向为广东省,占比达98.33%,流向国外及其他省、市的占1.67%。在广东省地域分布中,东莞为41.30%,广州为16.63%,深圳为13.70%,大部分毕业生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广东省最重要的人才聚集地。
在三大就业岗位类型分布中,专业技术岗位为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所占比例为66.15%;其次为行政管理岗位,所占比例为29.33%;第三为教学科研岗位,所占比例为4.52%。总体来看,2018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较为合理,符合学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从各专业毕业生工作相关度方面来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业岗位对口率最高93.0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对口率最低为58.21%,本科生75.27%,专科生80.76%,总体平均专业对口率76.03%,专业对口度较高。
搭建政校行企就业合作平台,打好就业创业两张牌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搭建政校行企合作平台,树立为企业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宣传与信息发布平台和建立“政校行企”就业合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并加强校友联系工作,发挥校友带动就业的作用。二是打好就业创业两张牌,树立就业为人才培养服务的理念,抓好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以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7年以来,我校主动对接行业标杆企业、龙头企业,开发专业对口、学生向往的优质就业资源。并与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高科技企业及东莞市“倍增计划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开展校企合作授牌与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仪式。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了解市场变化的窗口,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上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就业质量。
近两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 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赢在东莞”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大奖80余项,成绩位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