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投入近7000万元解决“漏屋之困” 中山“双拥”政策助逾千优抚对象安了新家

28.09.2015  10:55

  8月的一个中午,三角镇三角村一间两层高的自建房大门打开着,六旬老兵黎万胜坐在厅里,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这是他正式退休后的第二个星期,闲着没事在家捣鼓捣鼓,大厅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然而两年前,他的生活过得并不滋润。当时女儿还在读大学,住了30多年的房子遇到下雨天就漏水,其中有一面墙还发霉。黎万胜说,中山出台的“双拥”政策好,自己拿到市镇改造资金10.8万元后,他把旧房子拆掉,建起了新房子。

  如今下雨天不用拿桶接水了

  中山每年春夏两季雨水特别频繁。对于居住环境不好的市民来说,经常面临“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的窘境。

  1955年出生的黎万胜是三角镇三角村一名普通农民。1977-1981年期间,他在湛江服兵役,曾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当一名运输兵。

  后来,他退伍后回乡务农。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又配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卖掉田地,建了房安了家。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草草建起来的房子出现的“老年病”越来越多。最严重的时候,下雨时要在房间里放个水桶,一桶一桶地将水接走,以致整晚都难以放心入眠。

  黎万胜“洗脚上田”后在工厂里待了几年,在镇政府的安排下,他任职镇建委办公楼值班保安直到退休,但工资收入也仅仅够养活一家四口及供养两个女儿读书成人。当年务农落下的肠胃病,糖尿病交替缠身,每月药费花费不少。那房子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

  2012年底,单位的同事和领导告诉黎万胜,可以申请优抚对象危房改造资金。为此,黎万胜开心得几晚睡不着。想了几天,他向镇社会事务局递交了申请。到了2013年8月,他的新房子已竣工通过验收了。“如今下雨天不用拿桶接水了。”黎万胜高兴地说。

  逾千名优抚对象受助住上新房

  “参战人员生活补助616元/月;镇优待金200元/月;社保养老待遇660元,听说马上要涨到787元了。”黎万胜对退休后的生活待遇十分清晰。妻子如今仍偶尔打散工持家。大女儿出嫁了,刚刚毕业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小女儿如今也在一家外教机构里实习。自从危房问题解决后,黎万胜走上了改善生活的快车道。

  “只要身体不出大问题,现在的生活挺满足了。”黎万胜乐呵呵地说。旁边的村干部补充道:“你们优抚对象享受的住院医疗一站式结算,医疗补助也刚从35%调整到50%了(从2015年8月1日起),所以生点小病还是应付得起的。

  据悉,像黎万胜这样的家庭在中山不止一例。从2009年起,中山市开始分批为全市居住在茅房、松皮棚和无住房的优抚对象进行危房改造,并将其列入市政府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按家庭户籍人口1人35平方米,2人45平方米,3人55平方米,4人及4人以上65平方米为标准重建住房,建筑造价以1600元/平方米进行补助。修缮住房的,按修缮住房补贴费用实际支出进行补助。

  据统计,2009年至2014年我市已累计投入6854万元为928户优抚对象进行危房改造,列入当年改造计划的优抚对象危房100%完成改造,同时危房改造的各类资料得到妥善保存,做到可考可查,有效解决了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得到了广泛好评。今年“两会”后,市民政部门通过摸底调查,已制订计划,拟投入1188万元为无房或居住危房的134户优抚对象进行住房重建和修缮,目前进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