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有个“姑婆屋”将升级为东莞第一个自梳女博物馆

13.07.2016  02:44

东莞时间网讯 (全媒体记者 郑俊彦)知道什么叫“姑婆屋”吗?

明、清时期,广东顺德一带有许多蚕女盛行不嫁,愿终生为处女的风俗。她们年纪大了就被称为“老姑婆”,她们结盟的仪式称为“梳起”。同住一起,居住的地方叫“姑婆屋”。而上个世纪30年代,珠三角一带蚕丝业衰落,年轻女性漂洋过海到南洋打工,没有谈婚论嫁而形成一个特殊女性群体。一直以来,这些孤苦无依老人的晚年生活备受海内外关注。她们回来国内居住后,也有一起居住的习俗,这也是新的“姑婆屋”。那么,东莞还有自梳女吗?她们情况如何?

7月12日上午,市社保局,市侨联和致公党东莞市委会组织慰问人员来到望牛墩上合社区看望105岁的陈有娣阿婆,看到那么多人进门,陈阿婆脸上笑开了花,孤身一人居住的陈阿婆少有人探望,平时主要依赖社工上门进行清洁,但她思维相当清晰,“我十几岁就出去了,一直住在最繁华的‘牛车水’附近,给人当佣人,煮饭,带孩子。现在以前带的孩子,都70多岁了,我02年回来中国定居后,他还来看过我。”

市侨联工作人员潘伟强告诉记者,陈有娣阿婆生于1911年1月辛亥革命前,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是目前东莞最高寿的自梳女。

而隔壁村,101岁的梁检群老人,是上世纪20年代和陈阿婆一起过新加坡的,她现在也住进了养老院,社保局工作人员也专门为其检查了身体,勉励其安心养老。“现在的自梳女,越来越少,我们也在抢救东莞的自梳女文化。上世纪90年代接手这个工作时,还有100多个,现在只剩25个了。”潘伟强感叹,目前主要分布在高埗、企石、望牛墩、中堂等地。经过市侨联、致公党东莞市委员会努力,从2011年开始,这些老人陆续入了中国籍,社保局也帮助其购买医疗 保险 和养老保险,目前自梳女已经全部购买了社保。

作为以“华侨”为特色的参政党,记者获悉,致公党也积极关注自梳女,多次探访我市的华人自梳女,与老人们谈家常,诉真情,了解老人们的生活近况,以及多年来在海外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并记录了老人们在日常生活、就医等方面上的诉求。由于不少自梳女年事已高,目前致公党已经对这些历史进行抢救性挖掘,并将出版《自梳女访谈录》,并将常平南面街原来的自梳女“姑婆屋”改建成东莞第一个自梳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