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向主流逆袭
近日,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首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报告显示:屌丝平均薪酬2917.7元,半数每周都加班。大部分屌丝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这份覆盖了50多个大中小型城市的调查问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职场基层人士的生活状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屌丝”作为一个网络用语不但没有被迅速淘汰,反而越来越走进主流观念,这究竟是为哪般?而“屌丝”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种社会文化和现实?
●本报记者 杨 敏
1、网友观点
@明君mj :“屌丝”,只会因为“屌丝”青年的不断增多而得到普遍认同,变成一种自我解嘲的社会现象,这也提醒我们的政府还需要加快发展步伐,增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缩短贫富差距,为底层的有志青年提供“屌丝”逆袭、实现梦想的途径。
@刘达标:屌丝群体是弱势的,屌丝文化是一种抑郁情结,是他们自我心理压力的缓解释放,反映出底层青年对“富二代”、“官二代”由羡慕嫉妒恨转至自觉对立,希冀通过自嘲自讽,降低成功追求期望值,藉此维持心态平衡,在人生新的站点上跑起来。因此虽说不够乐观,却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huangming830808:人们热衷于给自己贴“屌丝”标签,实际上是对自己身处的社会身份的困惑。房价和职场竞争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是塑造自身屌丝形象的现实原因,以“屌丝”自居未必就低人一等,或者正是逆袭的开始。
2、市民看法:屌丝是年轻人奋斗的起点
屌丝在不同人中有不同的色彩。在梅州这个中型城市里,也栖居着各种各样的屌丝群体。
杨晓涛(化名),男,26岁。职业:公司职工。原籍:江西。
杨晓涛毕业于重点大学,毕业后几经辗转来到了梅州工作。一年可以回两次家,每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和7个处境相同的同事蜗居在出租房里。他认为,屌丝是一种身份。当一个人需要朝远大目标奋斗时,屌丝是一个奋斗的起点。当一个人在日益颓废、得过且过时,屌丝是一个自暴自弃的借口。年轻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自己一样一无所有,但是现实就不是这样。对屌丝文化的关注,是因为有一种抱团取暖的心理。看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之后,才会对自己目前的处境认同。
刘钰韬(化名),男,20岁。职业:家具推销员。原籍:梅州
刘钰韬说自己的家境还算不错,但是自己学习不好,连职校也没有读下去就出来工作。至目前,他已经换了四份工作,就在现在这份工作里,他只拿到很少的底薪加提成。刘钰韬认为,屌丝是人心理的一种状态,与父母无关。屌丝是一个人闯荡的意思,没有人关照或者不需要别人过多地关照。他觉得大部分刚出来的年轻人都是屌丝,谁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逆袭。
3、专家观点:屌丝需要得到政府社会的更多关注
梅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高斌认为, “屌丝”一词反映了一种自我降格,放低自身姿态的心态,是当今中国社会中底层人员的一个群体性标签,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
高斌谈到,“屌丝”这个词汇如今已从网络走入现实,被越来越多的人“认领”,从一个群体演变成了一种心态。“屌丝心态”之所以引起社会的讨论,是因为迎合了当今大众的心理和趣味,与当代的现实特征实现了合拍。屌丝群体的出现是基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利益阶层固化愈发严重,导致底层人士向上流动的空间被压缩的结果。“屌丝”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对制度及民生层面的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