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格局下,国产剧当如何繁荣共生?

16.03.2015  13:25

移动互联技术和多屏时代为传统电视台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更为宽大的合作空间,传统影视更加重视与 视频 网友的互动;而互联网人则在寻找着能够将变现能力转向消费者的机会。

由SMG影视剧中心主办的2015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3月12日在上海举行,在下午的行业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行业大佬围绕“多屏格局下,国产电视剧繁荣发展之道”展开激烈讨论。      

论坛上,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黎瑞刚,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建军全程参与,足以见得SMG对影视市场变革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陈梁担任此次论坛主持人,并作主旨发言。      

“一剧两星”:强台大片、编排创新的时代已来临!      

截止目前,广电总局正式实施“一剧两星”政策已有3月有余,中国电视剧市场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换。      

针对新政策环境和市场情况,著名导演李少红表示,“作为电影家协会的会长来参加电视剧的活动,相当受益”。实际上,作为第一批从电影转型拍摄电视剧的“老江湖”导演,李少红对于对当下拍摄方式与过去的异同深有感触,坦言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是在学习如何拍电视剧。      

李少红认为,无论是“一剧两星”还是“一剧四星”,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繁荣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作为电视剧播出方、制作方和创作者,最重要的取胜之道依然是“质”。因为政策的变动,对于电视剧数量的要求减弱,“我以前也有被压剧的情况,但是身处这样一个电视剧行业的转型期,还是需要继续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她相信,顶级卫视更是需要排好剧、播精品。

知名剧评人李星文也就“一剧两星”时代所迎来的压力和挑战发表观点,他认为,从数据分析上来说,“一剧两星时代,央视和湖南卫视的收视率渐趋稳定”,但相反,诸多的弱势平台,包括众多的地面频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对于采购实力相对较弱的播出平台,则需要通过编排上的创新来寻求在市场竞争中的突破。“电视台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坚持认真地做出真正的好剧,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要送抵受众,充分的抵达率才是好剧市场效应的前提保障。李星文给出的建议是:“电视台可以鼓励1.5轮、2轮剧的播出,以此来求最好的效果”。      

制片人侯鸿亮感慨在2014年底经历了从业以来史上最惨烈的播出竞争,“我自己有两部剧处于这个档期,一个是《北平无战事》,一个是《老农民》”,他凭借自己的“厮杀经历”坦言,“制作高水平的剧集,寻找最好最合适的平台很重要。”      

对于是否该开源节流做剧,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总裁芶鹏和侯鸿亮的观点一致,他们均鼓励有针对性地做精品剧目,“市场就是需求,民族有需求就是我们的市场,适度地花钱做精品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IP热潮”时代:作品质量是根本,IP经营是挑战      

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影视剧内容市场的激烈竞争开始加速延伸至IP端。无论是电视剧制作方、还是兴起的新媒体从业者,都将原创IP、孵化IP视为捍卫自己优势地位、扼守产业链关键位置的战略制高点。

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总裁蔡艺侬认为IP对于电视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热门IP的一直以来都存在,“比如我们多年前购买金庸的武侠小说、古典的文学作品、四大名著,以及后面的张恨水小说等等,这些就是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