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莞看展忙:99把如意、“二居”真迹、陕西年画

06.02.2016  01:16

 

新春佳节除了出外忙拜年送祝福,是不是觉得吃饭聊天有点闷?那就来点有文化的活动吧。故宫博物馆珍藏的99把如意来莞送祝福,可园内品居巢居廉画作、还有陕西年画和皮影,以及“不一样的东莞”等画展、摄影展等,每天去一个场馆都忙不过来。

东莞博物馆  

故宫博物馆带来99把如意《天保九如--故宫博物馆典藏如意展》二楼展厅

“如意”即如人之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从一种挠背的工具到赋予吉祥驱邪的含义,更成为了承载祈福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物。故宫博物馆送来原创展览,展出了包括玉石如意、竹木雕刻如意、金属如意等不同材质的99件精品皇家如意,每一件雕工精美,富有趣味。更有两套难得一见的“九柄成套如意”,一套珐琅掐丝技艺所做,一套镶嵌了各式玉石的。每一件都是故宫博物院 收藏 的精品,据介绍大多是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难得一见。

《南国石韵——广东四大玉石精品展》一楼大堂

展出了来自广东出产的“四大名石”信宜玉、广宁玉、阳春孔雀石和台山玉精品,共计58件(套),让市民能从中领略岭南奇石之美。

活动动手塑“如意”在年初一到初七,观众除了能到现场观看这些精美的如意外,还可以到现场塑造“如意”。市民可根据自己挑选的如意图样,在老师的教导下来制作如意,将幸福吉祥带回家。由于工艺复杂,只限成人报名。

可园博物馆

看“两居”真迹,品可园之美

来到东莞当然要来“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到可园欣赏岭南园林之美的同时,游客更可以从中了解居巢、居廉两位岭南画派的大师与可园的缘分。《居巢、居廉与可园》升级展将展示可园珍藏的居巢、居廉的花鸟画作外,还有可园主人张敬修、其侄张嘉谟,以及张嘉谟之子张崇光等三代可园张氏的书画作品;从明代到民国张穆、李凤公、容庚、容祖椿等莞籍书画大家真迹,以及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高剑父、陈树人、 赵少昂、杨善深等大师画作合共过百件。

此外,还有以下展览哦:

1、《丽江白沙壁画金沙江岩画图片展》(第一展厅):共展出68幅珍贵的壁画、岩画图片2、《“大美丽江,和谐玉龙”风光摄影展》(第二展厅):展出了过百幅拍摄于丽江以及玉龙雪山的绝美风光

3、《纳西族东巴文化展》(综合展厅):东巴文化文物100多件(套)

活动(年初五)“快乐陶吧”亲子活动,父母与孩子共同为陶雕“可园”描上春天缤纷的色彩(提前报名)。(年初六)东巴文化互动项目,包括有奖猜字:看东巴文字猜汉字,猜中者获得可园纪念品一份;换装留影:提供两套纳西族民族服装,游客可穿着服装拍照留念。(现场免费参加)

岭南美术馆

看陕西年画体验年味儿

《吉祥止止——岭南美术馆馆藏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及皮影艺术作品展》将于年初五开展,共展出岭南美术馆馆藏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皮影艺术作品共300余件本次展览将两类民间艺术作品以“凤翔年画”、“关中戏影”两个版块进行展出。凤翔是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著名产区之一,凤翔木版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中戏影”展示了陕西皮影的精品。

活动“画年•年画”年画印制体验活动: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第二十代传人、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邰立平手把手教观展者印制年画共“写”连“礼”看展览•答问卷•送年礼活动。

此外,还有以下展览哦1、《王友华艺术作品展》:今年80多岁高龄的画家王友华带来了其国画、版画和难得一见的指画作品共50余件。

2、《亦画社七周年作品展》:展示东莞年轻艺术家的画作。

东莞市展览馆

抗战胜利阅兵图片展》一楼大堂

联合《人民摄影报》特别策划的展览,展出30多位著名记者近70幅去年“9•3大阅兵”纪实图片。

《“东风西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特展》四楼展厅

围绕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分为“蓝色丝路 广东起航”、“海贸遗珍 南海1号”、“大航海时代的广东与世界”、“广州十三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见证”、“清代出口通草画”、“莞香——海上丝绸之路的奇特香料”等篇章、展示展品149件(套)文物,不乏珍贵的清代广彩瓷、丝绸样品线航海仪器等。

莞城美术馆

国家级水彩画展《中国美协水彩画年度提名展2015

2月8日,馆长带你看展,听你的意见。

2月9日至2月13日,工作人员为你导览。

东莞图书馆

不一样的东莞摄影展》东莞图书馆一楼大堂

分为“国际制造名城”、“ 现代生态都市”、“国家文化名城”和“全民运动之城”等四个部分,展出近年来摄影名家以及本土摄影爱好者从不同视角看东莞的影像。

此外,还有以下展览哦:

《“春满乾坤欣欣向荣”——陈曼丹新春画展》少年儿童图书馆三楼展厅

新马师曾艺术人生专题展》少年儿童图书馆三楼粤剧图书馆中庭

《“新”生——猴年新春摄影展》

少年儿童图书馆一楼展厅

鸦片战争博物馆

《“林则徐与王鼎生死情结”历史展》

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林则徐与爱国忠臣王鼎相知相识三十多年、为国为民的历史故事。

来源/ 东莞日报 文艺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