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展览几个发生的理由之“刀的魔法”

14.12.2014  03:23

  尚未尘封

  樊林(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策展人)

  在开幕的时候,作为策展人的我,常常得到艺术家的致谢。相应地,我觉得应该是我感谢这些给予我思考的力量的艺术家。

  我所关注过的艺术家中,罗智暇,属于最年轻的一拨。如果需要更加严格地界定,她还正走在成为艺术家的路上。然而她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追求和气息,却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决定了她的现在和未来,决定了她将一直是一位具有创作个性,甚至终生不会去做别的事情的艺术家。

  近年来,她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与木版的对话实践。在我看来,作品都源自她对木刻刀的热爱,所以,展览就叫作了“刀的魔法”。

  在她已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动物、植物和风景,都是运用木版的艺术家几乎都涉及的母题。罗智暇接受了上十年的学院教育,其中大半以上的时间与木版相连,选择这样的母题是顺应着训练和喜爱的。这一代年轻艺术家在校园里获得足够的训练,来自不同层面的各种营养。在大规模扩招之前就读于美术学院,享受到的师徒相授关系远胜于今天,他们因此非常接近老师们所倡导的趣味追求。同时,整体艺术环境的丰富、变化又令他们认识到自身创作的多种可能,学院不再是保守艺术家的温床,在学院土壤里,也常常开出些浮靡铺张的花朵。

  仅仅流连于一些常见的母题,不足以宣泄罗智暇对木版的痴迷和认识。木版常常扮演清新、愉悦的审美角色,很容易转变成一种肤浅的热情。她所保持的清醒和力量,是令人佩服的。从本科时期开始,智暇尝试着将木刻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拍摄、编辑了短片《梦.com》,这样的尝试,在同龄人中,属于比较少见的,后来证明她找到了方向。

  研究生阶段,依然选择版画,而且是尤其“苦闷”的木版,与智暇沉静的性格有关。但是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她开始以木刻的手法进行大画幅的创作,《风景》、《海鲜》都显现她的刻刀对整个画面的掌控。作品告诉我们:这个女孩用刀够狠,非常独到。她谈起过,自己不光用木刻刀,也常常用到其他的刀具,只要能够获得效果,连手术刀也不放过。

  木版具有相对的单纯性,运用木版的艺术家很容易对此产生一种迷恋,以至于对语言的判断和认识清晰了,却迷失在符号、概念中,无法突破传统的程式,无法在更为开放的视野中拓展木版的特性。智暇用版画做一些延伸性的创作,《喝早茶》,《石鼓·纹》不仅仅是对木版平面化呈现效果的突破,更着力于对周遭生活、社会形态的关注和研究。得到观众的好奇、喜爱,片子进入南方短片节播放,都是值得期待的结果。

  罗智暇的努力,建立在对刀和木版的痴迷上,不刻意展露文化雄心,却保持对文化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在材料的物性和主观的表现之间取舍得宜,她的主张自然地呈现。不游戏,不漂浮,保持一种创作的自觉,是我从智暇在内的年轻艺术家都散发着的迷人之处。也是因展览而起,他们给我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