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兵:潮汕8岁孩童帮青抗会送情报

28.07.2015  14:50
由于日本鬼子登陆汕头,学校被迫停了课,他们就和村里其他同学,组织一个青抗会,我家还是其中一个活动点。

    郑瑶老人拿出收藏的老相册向记者介绍参加抗战的哥哥姐姐和老战友。黄春生 摄

    口述者:郑瑶

    年龄:84岁

    原住址:汕头澄海永新村

    现住址:汕头市区

    访谈时间:2015年6月2日

     城内人们往外逃难 到处响起抗日歌曲

    小时候,我住在澄海县永新村。我七、八岁的时候,日寇的铁蹄逼近粤东地区。起初,日军先攻陷汕头城内,还没过南洋溪进入我们村。听说,日本鬼子一进城就四处杀人,城里的人们纷纷往外逃难,背着行李、抱着小孩,拥挤地从乡村里的小巷穿梭而过,往饶平黄冈、柘林的方向而去。逃难的人经过我们村里时,一边走,嘴里还一边骂着日本鬼子。

    那时各地的抗日情绪高涨,我们虽是孩子,但都知道日本鬼子很坏。读小学二年级,学校教我们唱抗日歌曲:“打倒日本,打倒日本!除汉奸,除汉奸!大家一起起来救中国,救中国!”这些歌曲至今仍回荡在我脑里。有些小孩只穿一条裤衩,也都学唱抗日歌曲。

     挖坑阻止鬼子进村 八九岁帮忙送情报

    汕头城沦陷同年,为了不让日本鬼子进入我们村,大家想尽办法围堵,重点破坏入村的唯一一条公路。至今我仍记得,三更半夜村内的敲锣声响起,村民一起出门破坏公路,这边“掘、掘、掘”,挖了一个个大坑,那边把挖出的泥土堆到另一边,不让日本鬼子的坦克车、大车经过。直到1943年,日本军才进入我们村。

    我父母一共生了3男3女,我排行第4。大哥叫郑伯英,大姐叫郑冐,他们从10多岁起就参加革命。1939年,这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大哥18岁、大姐15岁,都小学毕业了。由于日本鬼子登陆汕头,到处一片混乱,学校被迫停了课,他们就和村里其他同学,组织一个青抗会,我家还是其中一个活动点。大家一起开会、编剧唱歌,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受他们影响,仅8岁的我,整天就跟在他们身边,帮青抗会的哥哥姐姐送信做一些联络工作,一直到14岁。

     转入地下负责送信 照顾患病领导同志

    后来整个青抗会被国民党强行解散,大家就转入地下,继续活动。

    我负责四处送信,山里不少地方也去过。平时送信是从一个澄海县怀泽乡送到县城内,路程大约5公里,中间还要搭船过渡。不过,路程虽比较长,但我都在2个小时内送到,一路都是小跑的,累了才停下来走路。

    为什么要跑?那时我住在一个叫王慕真的革命人士家中,名义上在她家里帮忙,暗地里负责送信,为了不让人发现,就要抓紧时间。每次送信途中,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我都是小心翼翼。一位叫陈谦的革命同志经常叮嘱我,如果在路上遇见敌人,赶紧把纸条塞入嘴里嚼烂,能吞下就吞,吞不下再把撕烂的纸条吐出来,日本鬼子也无从获得信息。

    1945年上半年,日本鬼子还没投降,当时我已经14岁,父母都去世了,大哥大姐都在外参加工作,我也从此离开家里,跟着家乡其他革命同志,一起参加革命工作。有一天,陈谦同志带我去一位患上肺病的领导同志家中,让我照顾他。他叫曾应芝,是一位地下革命领导人,主要负责路报等文字工作。由于他的肺病非常严重,只好在外面租房养病,经常有其他革命同志过来找他,那里就成了一个秘密据点。

    在照顾他的期间,我也帮他做一些工作,做得最多就是帮忙抄文件,再贴上邮票,拿到乡里市场内一个邮箱投递,寄到汕头市报社刊登。曾应芝同志的烈士碑就在现潮州西湖公园内。解放后,我就到机关工作。

     ◆花絮

    晚年生活很充实

    “日本投降七十年,国家崛起立东方,经济建设腾飞起,发展科技固国防。”这是郑瑶老奶奶专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写的一首诗。

    初见郑瑶老奶奶,头发虽然已经斑白了,但精神焕发,讲起话来思路清晰。在她家中,墙上的一幅国画作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她老伴告诉记者,这是郑瑶老奶奶离休后参加自己创作的。除了写诗、画国画,写书法、摄影、打门球等,郑瑶老奶奶样样都在行。

    “年轻时工作繁忙,离休后有时间参加各种活动,生活过得很充实。在身体允许情况下,郑瑶老奶奶仍坚持早上打门球,空闲有时间就看看书、读诗词。 ”郑瑶老奶奶笑着告诉记者。1986年,她从潮州的工业部门离休后,参加了市老干局组织的门球队,后来还4次到广州参加比赛。1991年,她和丈夫搬回汕头居住,继续走进在老年大学,参加了保健班、诗词班、书法班等课程学习,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