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偏向弟弟 东莞7岁小女孩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今天的主题是关于两个东莞7岁小女孩的。
第一个小女孩,因为父母总偏向弟弟,她干脆不说话了。在学校一言不发。
另一个小女孩,因为父亲太严厉,她只和妈妈说话。在学校也一言不发,学习也不好。
其实,她们都患上了一种叫 “选择性缄默” 的社交恐惧症。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 心理 科主任胡庆菊,临床上遇到过许多这种孩子,因为丢给老人抚养、打骂、教育不当,孩子心理出了问题。
下面,我们详细讲一下这两个真实的案例。
第一个患者兰兰今年7岁,她从小在幼儿园就不和小朋友说话,活动也不参加,如今上一年级了还是一言不发。除了在家里和妈妈说话。
孩子咋地了?妈妈黄女士带着她来到胡庆菊的科室。
胡庆菊发现,兰兰很害羞,躲在妈妈的身后,对提问一言不发,玩具也不主动去拿。心理投射测验、心理测量后,再通过与家长的询问,胡渐渐弄清了原因。
原来,兰兰小时候由奶奶爷爷抚养,一岁就开始说话了,兰兰闹哭时,会经常遭爷爷的训斥,有时打,爷爷奶奶除了给予生活上的关照外,很少讲故事,也很少带她去外边去玩。
后来,爸爸一看见兰兰哭闹,就将她反锁到房间里,或者打一顿。自弟弟出生以后,打骂变本加厉,每当弟弟做错、哭闹时,不管什么原因,都需以大让着小的理由,打骂兰兰。
胡庆菊诊断,兰兰患上了 “选择性缄默” ,这是心理 疾病 ,属于社交恐惧症的一种类型。而隔代抚养、打骂、父母偏向,是造成她患病的主要原因。
经过家庭治疗,行为治疗,沙盘治疗等,目前兰兰已有所好转,在医生和小朋友面前能开口说话,能够和小朋友玩,但是主动性比较差,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加强人际沟通训练。
另外一个小患者是7岁的女童甜甜,她本来应该上二年级了,但她在学校不和同学和老师说话,学习成绩较差。
老师建议休学看病,家长才带孩子找到了胡庆菊。
甜甜外表文静,藏在妈妈的身后,偷偷地看医生,说话不回答,往后退,给甜甜玩具也不敢拿。
妈妈反映,甜甜四岁幼儿园开始不正常。她回忆,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右脚畸形,脚掌内卷,曾经有小朋友笑话她,一直到四岁才治好。
甜甜两岁半时,一天去表妹家里玩,因为和表妹争东西,奶奶护着表妹,打骂甜甜,此后就被吓到不敢再与表妹玩。
甜甜的爸爸脾气不好,甜甜如果不听话就大声训斥,还经常打。所以,在家里除了与母亲说话,与其他人均不说话。
经过诊断,甜甜也患上了 “选择性缄默” 。胡庆菊分析,甜甜曾有躯体残疾,被人取笑,受到过打骂,都是患病的原因。
经过三个月的系统治疗,目前甜甜能和陌生人说话,并且发出了真声,能和小朋友说话一起玩游戏,在人多的时候还是比较退缩,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行为矫正和巩固治疗。
想必通过上面两个真实的例子,你已经体会到隔代抚养、打骂、偏向,这些不当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胡庆菊说, “选择性缄默” 大多于3-5岁起病,女孩多见,主要表现为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一点点话,而在幼儿园或对陌生人沉默不语。
如果孩子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这种病经过治疗大多数可以在数月至数年内恢复。
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孩子严重的社交恐怖,不能适应环境,给孩子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李主编说
前不久,我去饭馆吃饭,对面的一对老人大声训斥孩子,“谁让你动的杯子!”“别弄那个!”……
我看不下去了,便制止老人:“不要吼孩子,有你这么教育孩子的吗?”
老人不服,瞪着我:“我们就是这样的!”
为了表示反对,我直接换了个桌子坐了。当然,直到我吃完离开,老人没再吱声。
我可能多管闲事了。但家教,真的是一门学问,正如那句话所说:好的家教方式大多相同,不好的家教各有各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