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90岁抗战老兵谭帮基 忆70年前战争岁月

13.08.2015  19:26
珠海有一位老人,他常常回忆70年前的战争岁月。他叫谭帮基,国民党抗战老兵,是珠海目前为数不多的亲历过抗战时期的人。

    

    珠海有一位老人,他常常回忆70年前的战争岁月。他叫谭帮基,国民党抗战老兵,是珠海目前为数不多的亲历过抗战时期的人。

    90岁的老人,身板直挺,步伐沉稳,眼光锐利,声音洪亮,说起70年前的人和事毫无含混,这是记者日前见到的谭帮基。

    为不当亡国奴而从军

    谭帮基老人原籍云南省盐津县人,生于1925年1月,1926年迁居四川省宜宾县。1944年底,日本侵略军攻占贵州独山。这里是当时西南铁路终点站,黔桂公路的必经之地。四川吃紧,西南震动。还在四川国立江安中学读高二的谭帮基毅然投笔从戎。

    “为了保家卫国,不当亡国奴,我愿意当兵。”谭帮基老人说,1944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当年9月,国民政府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他想应征入伍,但父亲说:“你参军我就跳大江自杀!

    1944年底,国民政府出台新政策,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谭家兄弟三人,谭帮基最小,单身,而两名兄长均已成婚。父亲不得不同意谭帮基从军。谭帮基就向地方镇政府报名,被镇政府送往泸州203师新兵站。镇政府还送了一面锦旗“为国争光”的锦旗给谭家。

    历史资料显示,1945年1月1日,应征入伍的青年军共12万人。到1945年4月底,实际入营8.5万余人,分别编入青年军201到209师。谭帮基就是这8.5万人中的一个。与他一同从军的,还有在宜宾县李庄镇的300余名同济大学学生。他们分别被编入了203师的搜索连、辎重连、通讯连和野战医院、卫生队等处。

    军队里揪出日本间谍

    1945年2月,谭帮基被分到青年远征军203师609团2营5连。当时的连长叫朱光军,广东人,谭帮基评价他“为人正派”。当年4月,谭帮基被选入军士训练班,学习各种兵器的使用和与野外操练。三个月后,谭帮基到7连任中士班长。

    “青年军号称是美式待遇。”谭帮基说。过了70年,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初的伙食配备:一个月40斤粮食,一天二两肉,一两花生,二两黄豆,两斤菜,床铺都是新的,一年四季也都有衣服换。谭帮基说,这个标准在当年来说很不错了。但美式待遇也留不住兵。那时正值战争中,训练很苦很累,许多人受不了,就当逃兵。最严重时,一个连能逃掉一大半。

    作为班长,谭帮基要带全班战士训练。训练场所就在驻地附近的山坡上。而这片山坡,曾是日本飞机行凶的现场。就在部队入驻当地之前不久,日本飞机过来轰炸。许多群众躲进山坡上的树林。日本飞机冲树林扔石头,群众以为是炸弹,出树林四处躲避,飞机就跟在人群后用机枪扫射,杀害了很多人。

    与203师同驻四川的201师还抓获过一名日本间谍。“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士兵老是起夜。”谭帮基回忆说,这名士兵睡上铺,影响到下铺的士兵休息,下铺很烦,就把这事汇报上去。经调查发现,起夜的士兵是日本人,半夜出去是为了给日本军队发电报。后来这件事在军队里进行了通报。为什么军队里会混进日本兵?谭帮基说,那时候是个人就要,哪里有什么审查!

    谭帮基当了不到两个月的班长,日本就宣布投降。部队安排青年军学习日语,说是要派往日本当占领军。一个月后,日语班改为军官训练班。军队里传言,说要打内仗了。1946年5月,谭帮基复员,一仗未打就结束了军旅生涯。

    定居珠海盼能落户

    回家后,谭帮基考上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之后毕业,被分配往东北。2014年,儿子谭弘退休,在珠海前山美晟一街购房定居,谭帮基跟着过来。

    记者前往采访时,谭帮基一件件一宗宗地回忆过往的历史,谭弘听得津津有味,称有很多内容他都没听过。

    记者问谭帮基有无当年从军材料保存?找来找去,只找到一份谭帮基的原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的毕业证书,和一份该校在他毕业前(1951年4月)填写的“反动学员登记表”复印件,表中写有他的从军史。

    “青年学生参军报国,本是爱国行为。但这段从军史让我被打成反动人员,一直挨整。”谭帮基说,所有资料都不敢保存,也不敢对儿女多讲。“现在你们来采访,我感到很温暖。”谭帮基说完,从沙发上站起来,对着摄影记者的镜头敬了个军礼。

    如今的谭帮基有一儿一女,都定居珠海。但他的户口还和女儿一起落在黑龙江。生于四川的他,一直不适应东北的严寒天气。他想迁到珠海儿子家里,却因不符政策,一直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