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太照顾捡来瘫痪女 42年如一日毫无怨言
“板车母亲”照顾捡拾瘫女
人是脆弱的,母亲是坚强的。在五河县申集镇于圩村,有一位77岁的老人,叫岳成英,她扛着常人难以想像的不幸和苦难,42年如一日地照料拣拾来的瘫痪女儿,用无悔的行动,诠释出母爱的伟大!
在3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中,笔者跟随五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来到申集镇于圩村岳成英老人家。在她的家里,除了村里为其新盖的两间瓦房,村民送的一张床铺外,屋内能看到的“值钱”东西就是一口锅内生着锈的土灶、一个旧电饭煲、一把断了柄的饭铲和五个大小不一的饭碗(盆)。就是这样一个家庭,40多年来演绎着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
北大沟拣到一个瘫女儿
五十多年前,岳成英和丈夫马向功结婚,由于身体原因,婚后四处求医却一直没能生育。1974年春天,在生产队干活的村民告诉岳成英,村北的大沟旁,有个丢弃的女婴。听到这个消息,她喜出望外,连忙和丈夫赶了过去,将女婴抱回家中。
孩子抱回家后,夫妻俩悉心照料,一时高兴的合不拢嘴,感觉生活有了奔头。那时物资馈乏,农村家庭经济普遍不好,岳成英没有生育,自然没有奶水,她就抱着孩子找村上奶水多的妈妈“讨奶”吃。岳成英人缘好,谁家有多余的奶水还会主动用缸子里揣来。“讨奶”不够吃,岳成英就打米糊喂。有了孩子,家里添了欢笑,让夫妻俩渐渐从无法生育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日子虽然紧些,倒也算充实。
然而,老天似乎和岳成英夫妇开了一个玩笑,这种天伦之乐的幸福并没有停留多久,一种不祥的预感却慢慢向他们袭来: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这个拾来的孩子神情木讷,既不爱动,也不爱说话。当别的孩子呀呀学语、开始走路的时候,这个孩子连起码的“打站”都不能。一岁,两岁,夫妻俩一直不敢往坏的方面想。然而,残酷的现实还是来到他们的面前:到三岁的时候,孩子既不能站,也不能说话,这个拣拾来的孩子可能是个瘫子!
四处求医买光所有家产
为了让女儿站起来,岳成英夫妇开始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她们先是到乡镇、县城等附近的医院,这些医院那时条件有限,根本治不了她的病。医生建议他们带到大城市的医院去看看,她们又先后来到蚌埠、宿县、上海等地,试了多种药和方法,都没有用。
听说福建有家医院治好过类似病例,他们又远赴福建。每一次,她们都带着希望而去,盼着奇迹发生,却次次带着失望而归,面对他们的,是无法逾越的现实。就这样陆陆续续求医问药十多年,大医院瞧过,偏方用过,“神婆婆”也试过,孩子却丝好没有转好的迹相。
女儿十三岁那年,他们又听说北京某家大医院能治这种病,带着一线希望,夫妻俩卖掉家前屋后所有的树木、鸡鸭和田里打上来的粮食,来到北京。但也恰是这个最权威的医院,让岳成英夫妇彻底熄灭了最后一丝希望。经医院诊断,孩子的脑部障碍导致瘫痪,并且天生的的跨骨错位,根本没有治好的可能。
绝望的岳成英夫妇带孩子回到家中。为了照顾孩子和给她治病,十多年来,田里庄稼活丢了,家产卖了,家陡四壁,想到今生的种种不幸,夫妻俩不竟抱头痛哭,未来的日子像深不见底的黑洞,让她们看不到一丝光亮。那些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膝前嬉戏,岳成英夫妇常常暗自伤神,整天拿眼泪泡饭吃。岳成英说:都怪自己的命不好。
日子并不因为你的不幸而停滞,泪流干了,痛麻木了,看到床上嗷嗷待哺的孩子,夫妻俩还是强打精神,相互安慰,将日子继续过下去。这当中,一些亲友也曾劝她们放弃孩子,但这对憨厚善良的夫妇却舍不得。她们对别人说:就权当小猫小狗养活吧,一个大活人,怎么忍心丢弃。
整天给孩子喂饭、喂药,把屎把尿,这个不幸的家庭就这样一直坚强的撑着。为点燃不息的生命之火,她们给孩子叫了个乳名,叫“小熬子”,喻意这种苦日子能苦尽甘来,早日熬出头。时间到了1987年,为了照顾女儿和看病,亲戚家能借的钱都借了,家中值钱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日益窘迫的生活让岳成英夫妇迈人生转折的一步:在经过几夜的碾转难眠之后,他们卖掉了最后一笔家产——房子。用卖房的1500元钱还了一些欠债,从此离开祖辈生活的于圩村,用板车拉着女儿远走“北乡”谋生。
拉着板车举家讨饭为生
他们拉着板车一路向北,在泗县、宿县、灵壁一带的农村讨饭生活。
如果说,有些人讨饭是为了“生活”的话,他们的讨饭却是为了“活着”。她们将讨饭的区域选择在农村,农村的草堆多、桥涵多,住起来方便。她们白天板车拉着女儿要饭,晚上住在人家的屋檐下、草堆头,树行里、桥洞下。走到哪,讨到哪,哪黑哪住,饥一顿,饱一顿。
风餐露宿的日子,不是常人都能体会到的。开始的时候,她们没有锅灶,吃饭全部到村子上讨要。大多数的日子,岳成英留在村外守着板车,给孩子把屎把尿、照看孩子,丈夫马向功端着碗到村上讨要,吃过了带些回来给她们。遇到雨雪的日子,他们就躲在草堆里或涵洞下,饿了就啃口要来的剩馍馍,等天气好的时候,再到附近村上讨点热乎饭。
衣服、被褥她们没有买过,都是一些好心人给的。遇到伤风感冒,他们从来没去瞧过,一直忍到好转为止。她们曾头顶塑料布在雨夜里蹲了一宿,曾经浑身淋透在寒风中冻得嘴唇乌紫。她们被狗咬过,被人撵过。人世间的许多冷暖和苦难,她们都偿个遍。
这个智障和瘫痪的孩子是不幸的,但她今生却幸运地遇到了岳成英这样的妈妈。就是这样的日子,岳成英夫妇却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女儿,整天瘫痪在床的人,身上却从来没有生过痤疮。只要岳成英离开一会,再回来的时候,女儿就像嗷嗷待哺的燕子,用含乎不清的声音不断地叫着“么么(妈妈),么么……”,看了让人不舍,更让人心碎。村里的人说:如果不是岳成英这样的好心人,换作第二个人,“小熬子”也活不到今天。
祸不单行20年后重返老家
四处漂泊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2008年,她们总算有了一个固定的“家”——在泗县西郊的一片树林里,她们发现了一间废弃的护林房。林子的主人看他们一家可怜,就一直让他们住着。白天,岳成英老人留在“家”中照顾孩子,马向功老人到附近村上讨饭,有的村民给他把米面,他们就一点一点的攒着,攒够一口袋,就到附近镇子上卖掉,换些油盐,岳成英自己生灶,娘俩可以多吃几顿热乎乎的饭菜。
然而,人世间的不幸似乎总爱“眷顾”这个无助的家庭。2012年5月,马向功老人得了脑血栓,在讨饭的时候发现腿脚有些不听使唤,回到“家”时已经不能动了。就在岳成英一家无助的时候,泗县的民政部门知道了他们的情况,一边安排医院为老人治疗,一边与五河的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将她们一家送回了于圩村。回到老家的马向功不久就瘫痪在床了,没有落脚的地点,村里就安排他们暂住在小学的一间空房子内,没有床铺,村民马克志将自己家的“席梦思”送给了她们。为了解决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2013年10月份,好心的村委会副主任马克忠把自己的老宅基地无偿捐了出来,镇村出钱、出力,为他们盖起了两间瓦房,并给老人和孩子办理了五保和低保。
在马向功老人瘫痪,到2015年2月份离世的两年时间里,岳成英一人服侍两个瘫痪在床的人,吃喝拉撒睡,她任劳任怨,甚至不知道一声报怨。村里的人看了无不落泪,纷纷向他们申出了援助之手,谁家有吃的东西,就给老人送点过来,有空的就过来帮她一把。
如今,77岁的岳成英老人和42岁的女儿相依为命,晚上共睡一床,吃饭共用一碗。喂水、喂饭、把屎把尿,成了岳成英老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写照。
问及将来的生活,岳成英老人并没有太多话语,她说:只要自己活着一天,就要好好照顾孩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