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六成深企不满三岁 2-4年成最大生存瓶颈期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玮 通讯员/谭丽 王孝有)深圳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但你可知道六成企业“生存年龄”都在3岁以下,成立后2—4年成为最大的生存“瓶颈期”吗?在深圳商事登记改革解决了企业“生”得容易的问题后,如何能让其“活”得长久,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日前,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基于深圳商事登记数据资源和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资源,通过新上线的国内首个组织机构实时统计分析平台——深圳市组织机构大数据,对深圳市历年来企业的登记设立和注吊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绘制了一份深圳企业“生命周期表”。
深企平均年龄约为4岁
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成立的企业总数共128.3万家,其中注吊销28.2万家,另有少部分企业迁移市外。在现存的99.8万家企业中,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统计发现,生存年龄在1岁以下的企业占35.3%,3岁以下的占62.1%,5岁以下的占74.2%,5—10岁的占15.2%;10岁以上的仅占10.6%。
“总体来看,深圳企业较为‘年轻’,平均年龄为4岁。从现存企业的行业分布看,符合产业结构演进方向的存活率高。比如与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文化、金融、交通、科技服务业,以及建筑、商务服务业、教育等行业的企业存活率较高,都达80%以上;而不符合深圳资源优势、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行业存活率低,如采矿业和农林牧渔等行业,存活率不到四成。”
而从退出企业的生命周期看,在深圳注吊销的28.2万家企业中,平均寿命为5.2年,这些企业的死亡概率呈“前高后低、前快后慢”态势。其中,企业成立2年的死亡率最高,为16.7%;成立3至5年的死亡率依次为16.5%、12.7%和9.7%,之后逐年下降并渐趋平缓。这也意味着,企业成立后2—4年是生存“瓶颈期”。
私企生命周期最短
那么,从退出企业来看,哪些企业生命周期长,哪些最短命?该院研究人员表示,从经济类型看,内资国有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最长,平均达9.2年;其次为联营企业,达7.1年;接着是港澳台企业6.5年。而最短的是私营企业,仅为3.9年。
从行业分布看,准入门槛高的企业寿命长,而竞争激烈的企业寿命短。“比如采矿业,由于准入门槛高,平均寿命有9.3年,是目前统计中最‘长寿’的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等行业由于存在一定的准入壁垒和行业垄断,平均寿命也较长。而房地产业中,由于房地产中介比重大,准入门槛低,对经济环境和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整比较敏感,企业进入退出较频繁,平均寿命较短,仅为4.1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由于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寿命也不长,都在5年以下。”
同时,该院还表示,规模结构也影响企业寿命,企业规模越大,平均寿命越长。其中,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1年,注册资金介于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中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为6.7年,而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5年。
■ 建议
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针对深圳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5.2年的现状,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也给出了一些优化企业生态的建议。
该院称,深圳的创业踊跃性和竞争激烈性使得深圳企业平均寿命较短,这主要是由于深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平均寿命5年的小微企业占了九成;平均寿命3.9年的私营企业和平均寿命4.7年的股份制企业占了八成,这意味着,目前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小微企业或民营企业至今生存境况仍较艰辛,转嫁成本压力的能力有限。”该院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中小企业基金组织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分工合作、相互协调,构成广泛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增强民营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完善异常名录库企业退出制度
另一方面,该院直言,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的目的是激发大众的创业热情,但这也为一些不良企业带来便利。因此,应通过广泛应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继续深化深圳的信用体系建设,防止金融诈骗,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部门间数据的比对分析,建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虽然带来了企业登记注册量的大幅提升,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名存实亡或不再经营的企业,因种种原因未能选择注销等正常的企业退出机制。可进一步深化简易注销改革,扩大适用对象,完善进入异常名录库企业的退出制度,方便不再经营的企业正常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