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年贫穷志不渝真情待至亲

20.04.2015  11:33

  ●本报记者  李艳良  林  翔 通 讯 员  曾仕谦  钟伟才

  人物简介:

  廖国宗,梅县区城东镇石月村人,东山中学高一学生。

  周六,结束上午的自习后,廖国宗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照顾大他5岁的姐姐廖庆玲。回忆起多年来与姐姐朝夕相处的时光,他说:“哪怕有一天父母没法照顾姐姐了,我也要带着她,一直照顾她。”

  1997年,廖国宗的父母发现两岁的女儿廖庆玲还没法走路,便带她到医院检查,才得知其患有先天性脑瘫。四处求医几年,廖家再也无力支撑高昂的医疗费,只能选择在家保守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庆玲的脑瘫症状越来越明显,生活无法自理。

  家庭的困难让廖国宗早早成长为一个独立懂事的小大人。从6岁起,他就主动挑起照顾姐姐的重担。“读小学和初中时,他放学后就立刻回家,一边看护姐姐一边做作业,还给姐姐的手脚关节做康复训练。”国宗的母亲说,有时自己打零工回家比较晚,国宗会先做好饭,一勺一勺喂姐姐吃。

  除了照顾好姐姐的日常生活,国宗还会想尽办法让姐姐开心。为了给姐姐解闷,国宗教她玩扑克牌。姐姐没法拿牌,他就用牙膏盒设计了一个可以夹牌的盒子,竖起牌让她能看到。他还时常给姐姐讲故事,谈学校发生的事情,教她认拼音、算算术,写毛笔字给她看,背她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记者在国宗家里看到,庆玲躺在床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整个背部都无法伸直,手脚严重变形且不停抽搐,脸上冒着汗,还不时向记者露出灿烂的笑容。当记者问及对弟弟的情感时,庆玲断断续续地答道:“喜、欢。”

  家庭的困难,没有让国宗妥协。他学习刻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名列前茅。去年,国宗以730多分的成绩考进东山中学,并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只有好好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考上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才能帮姐姐治好病,让姐姐有所依靠。”国宗说。来自社会的援助也让国宗心中充满阳光,“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建起来的,社会热心人的帮助让我常怀感恩之心,我要把正能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