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孙岐坤:13年公益路,温暖了5600多名贫困学生

31.07.2020  19:32

瓦蓝栈”成员合影

瓦蓝栈公益”,创建于2011年,致力开展助学行动,在东莞公益界享有一定声誉。关于它的创始人——孙岐坤,也有着更多为人称道的公益点滴。自2007年至2019年,他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超过18540小时,足迹遍布广东、广西、贵州、新疆等贫困地区,资助的贫困学生达5600多名,发放各项善款超过1862万元。

2019年,孙岐坤先后被评选为东莞市第七届道德模范、广东省文明办第三季度“广东好人”,每次接过那份沉甸甸的荣誉证书,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时,孙岐坤心里总会生出复杂的感受:这既是一份肯定,坚定了内心继续践行公益的信念,同时也要考虑未来如何拉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与公益结缘,创建“瓦蓝栈

瓦蓝是天空的颜色,栈则指客栈,寓意每一位志愿者都身处同一片蓝天下,携手并进、共献爱心。”孙岐坤解释这一名字的来由时说道。由于这一缘故,中心志愿者被赋予了“瓦蓝人”或“栈友”(谐音“战友”)的称号。认真说起来,孙岐坤与公益、与“瓦蓝栈”的结缘,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

孙岐坤到贫困家庭开展助学活动

孙岐坤是山东烟台人,1999年来到东莞工作,目前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07年,他在工作之余加入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以群主身份创建了一个名叫“同一片蓝天下”的QQ群,“大家有着相同的目标,希望能为这座城市做些有益的事情。

为汶川地震捐款、服务居家老人、关怀残疾人士……在各类公益服务中,孙岐坤的心境逐渐改变,他喜欢上这份工作,“尤其是2008年,志愿者们积极发动群众为汶川灾区捐款,让大家的心走到了一起。”同时,他也想到,志愿服务不能仅限于在东莞本土开展,应该把它做到外地去。经过考虑,他选择开展助学行动。

2009年,孙岐坤出任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瓦蓝分队队长,开启了以“瓦蓝助学项目”为主的公益之路。2011年,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注册成立,孙岐坤担任中心理事长和法人代表。2014年,东莞市瓦蓝栈志愿服务总队批准成立,标志着“瓦蓝栈”从一个松散的志愿者服务队慢慢向一个专业运营、管理规范、服务丰富的公益机构转变。

2016年,孙岐坤带领团队筹资200万元,正式成立“东莞市瓦蓝栈公益基金会”,用于开展包括瓦蓝助学行动、新莞人子女资助计划、助学圆梦、圆梦100、特殊儿童救助帮扶等多个项目。

收获要比付出更加多

每个孩子在拿到助学金那一刻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但到了道别时,他们挥舞着小手,甚至会抱住我们志愿者,哭着说‘哥哥姐姐不要走’。每当这时,我就会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哪怕付出一点点,都能给别人带来帮助,而自己也在不断地收获。”孙岐坤感慨。

2009年,团队正式开启助学项目,也在那年,他创造了全年外出12次开展公益服务的记录,其中,韶关乐昌的一户贫困家庭总能不时勾起他的回忆。“那户家庭有个小朋友叫尧尧,他的母亲出走,父亲受了刺激神志不清,只能依靠八十多岁的奶奶照顾。”孙岐坤记得,当时正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老奶奶还要下地干农活。

我们送上了一些生活物资,还联系了‘一对一’的捐赠者资助这个贫困家庭。等到2012年再次回访他们时,我们还没进门,尧尧的父亲看到我们后就高喊‘恩人来啦,恩人来啦!’”每每想起这些细节,孙岐坤眼里总会泛起一圈泪花。

至今,公益助学活动已开展十多年时间了。孙岐坤坦言,团队绝大多数成员并不是有钱人,大家往往将最好的东西带给贫困家庭,留给自己的只有“凑合和将就”。“活动都是各自出费用、出力气,确定资助对象后,还要寻找资助人,并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他记得,团队成立初期,他每年都会掏出2万多元,全部用于公益事业中。

当然,收获要比付出更加多。”孙岐坤说。13年间,他带领的“瓦蓝栈公益”吸引了3000多名活跃志愿者参与,共资助贫困学生超过5600名,走访调查学生23500多名,与45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寻找到2290名左右资助人,投入公益活动的善款总额超过1862万元。

公益这条路很苦,但是我们愿意做一名苦行僧。自己喜欢的事,就要坚持到底,做到最好。”孙岐坤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同行人一起践行“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精神,将东莞友善之城、文明之城的城市形象传播出去。

全媒体记者 冯灿宇/文

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