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林岗教授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生探讨“批评的尺度”

14.12.2015  11:03
        由中山大学林岗教授主讲的文化前沿讲座“批评的尺度”12月10日下午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白云校区举行,该院文学院师生聆听了讲座。         林岗教授从什么是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关系着手,向在场听众分享了自己批评文学的三个尺度:句子的品质、文本的隐喻性和文本揭示的人性。


            林岗认为,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文学创造,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在具体的文学文本中,句子是文本的细胞。没有健康的细胞,就没有优美的文本。文学应该是有修辞色彩的语文,文学性沉淀在句子里,美感也首先是出现在句子里。一个好的句子,是能被人长久地记住的,而这也是文本通往不朽的第一级台阶。         按照林岗看法,文学的隐喻不仅仅只是修辞。他以《堂吉诃德》为例,小说中的主人公命运正是塞万提斯所经历过的“黑暗中世纪时代”,而堂吉诃德心中所幻想出来的“美好的杜尔西内娅”或许也正是隐喻着我们心中那“美好的”的理想和信念。当一切尘埃落定后才发现,我们的理想其实就如真实的“杜尔西内娅”那般丑陋。很多留传下来的文学名著,正是因为具有诸多的隐喻性,或许是成为不朽的重要原因。         林岗认为,如果说文学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便是人性。他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宗教大法官的故事”以及余华的《活着》等例子向听众阐释了文本里的“社会现实”其实就是服从作者的叙述意图的,而这个意图,应该就是人性。同时,意图的差异也显示了文学水准的差别。         林岗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阅读去激发自己的认知。每个学者都有理论焦虑,理论是教不会我们如何批评文学的,而阅读多了自然就能得出批评文学的尺度。         讲座最后,林岗教授与同学们热烈的互动,答疑解难间同学们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