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墨彩——黎明从艺七十六年艺术展”将开幕 

28.07.2015  18:24
原标题:老辣丹青触摸自然之道

  黎明。

  《锦绣缤纷庆回归三连屏》(1997年)。黎明 作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广州市政府文史研究馆承办的“岭南墨彩——黎明从艺七十六年艺术展”将于7月3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黎明从艺回顾展,展示了他历年创作的100多幅精品。

  黎明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秉持“折中”精神,在花鸟画上尤有建树,形成了自然清新、雄奇博大的花鸟画风格。他生于1929年,1940年起师从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为高氏晚年的得意传人和助手,是“岭南画派”在香港的重要领军人物。尽管已过朝杖之年,但黎明76年的从艺历程让人感受到情艺兼容的境界。从跟随高剑父先生起,他坚持以生活、以写生为重点,从具体的生活中冶炼出“”,在笔墨的修炼中提升为“”。展览开幕之际,他接受了记者采访。

   传承

  跟随高剑父学习11年

  黎明回忆说,由于父亲黎兆锡与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互为至交,他11岁便成为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几年后,又成为“春睡画院”的弟子,跟随高剑父先生左右。高剑父还为其重取新名,改原名“黎国安”为“黎明”。

  “记得那时,老师最开始是来家里教我的,我知道老师在广州去过何香凝女士家里教画之外,就是我有这份殊荣。老师待我比家人还要亲,除了外出,高老师和我几乎形影不离……”黎明回忆道。

  抗战胜利后,黎明随老师赴广州创办了南中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前身),关山月、黎葛民、叶青帮老师主理学校事务、黎明任职会计主理财务。当年高剑父创办了两间学校,事务繁忙,但回学校必检查黎明的画作。回想起恩师,黎明说:“我在他身旁超过11年,每天要给他读报,他画画我研墨,教会我很多……

  1951年,高剑父在澳门病逝。两年后,黎明只身赴香港发展,在香港发起创办了“春潮画会”,出任首届会长,致力于发扬岭南画派精神。高剑父去世后骨灰葬在香港,黎明多年一直致力于让宗师之墓回归故里广州。在黎明以及高剑父家人的努力下,2009年高剑父之墓终由香港正式迁回广州银河公墓统战园。

   发展

  当代岭南画派的另一典范

  黎明以花鸟画著称,兼画人物,晚年尤其热爱山水,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并重,意境清新。

  黎明认为,恩师高剑父强调师法自然,重视写生,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性能去描绘与反映现实事物。在创作中,黎明秉持了恩师的这一理念。“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我的老师,它能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和灵感。所以在写画时,不论在物象的比例把握上、形体块面的转折处理上、形体体量的斟酌上,还是在形象动势的捕捉上、光影的铺排运用上,都要精妙而适度,从而予对象栩栩如生的感觉。

  “我从小爱好大自然,喜欢徜徉郊野,独坐海滨,静赏天籁,不愁寂寞。眼中大自然景物如诗如画,无处不是画材……创作源泉来自于生活,汇积经验,自可另辟蹊径。”黎明总结道。

  多年来,黎明精于花鸟画创作。他创作《百鸟图》,集多种画法描绘数百种雀鸟,一改传统花鸟画小品习性,大大开拓了花鸟画尺幅和格局,体现了“大花鸟意识”。他善长绘画孔雀、鹅雁、鹤雁、鹰猴等各种动物花鸟、畜兽,笔下的生灵天真灵动、惟妙惟肖。这些,与黎明提倡的写生、直面生活的创作态度不无关系,他摆脱了传统工笔画的套路。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认为,黎明的作品,既有五代宋元全景式宏大叙事的气势与气象,更有对于宋画细节美学迷恋。他在宋元重写生和明清重写意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绘画语言,着力表现大自然中的野逸之趣,展示出独特的触摸自然之道。

  多年来,黎明秉承“岭南画派”革新精神、折中画风,徜徉于香港画坛,历任香港艺术馆名誉顾问、澳门市政局香港艺术推广顾问。他不断在日本、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地举办画展传播岭南画派精神,成为当代“岭南画派”的另一典范。(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