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粤网: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2014岭南经济论坛在华工举行
腾讯大粤网12月1日讯 (大粤教育讯,通讯员 王珺 王璐 卢庆雷)11月29日至30日,2014岭南经济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该论坛由广东经济学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现代服务业研究院、社会科学处共办。该活动同时也是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十周年庆祝活动之一。
本次岭南经济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市场经济与全面深化改革”。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曙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田秋生,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蔡穗声等110余位专家学者紧扣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大会主题报告精彩纷呈
张曙光、李佐军、田秋生、蔡穗声在论坛开幕式上分别作主题报告。
张曙光在题为《混合所有制与国企改革》的报告中提出,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早在2008年,他在文章中提出要解决利益分配和产权制度的问题,但是多年过去,改革收效并不明显。“这说明改革是需要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张曙光指出,目前,国有企业向国家上交租金和利润的比例不高,使得国有企业资金充裕,改革动力不足。
张曙光认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促进国企的改革。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张曙光认为应该推进行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因为市场竞争是一个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竞争,在垄断企业存在的行业,多一个竞争者是有利的。其次,行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会推进企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及APEC会议之后,中国经济“新常态”成为热议话题。李佐军在题为《向新常态平稳过渡》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态”会在2016年或2017年结束,从而进入“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从过去10%左右的增长率逐步下调至7%—8%,甚至更低的水平。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仍不太稳定,暂时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档期。
田秋生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报告中,利用大量数据对GDP增长率的下降作了分析,他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产能和供给的过剩,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扩张效应的消失。他指出,7%-8%的增长率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不低的增长率。他认为,当前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增加就业对经济增长率的要求已经降低,适当降低增长速度,将有助于压缩过剩产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改变资源过度耗费和环境过度污染的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他也对此轮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期结束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率重返8%以上表示乐观。
蔡穗声作了《新常态下的房地产业》报告。他指出,一方面,总体上城镇住房短缺时期已经过去,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供过于求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购房主体逐步演变为80后、90后以及进城务工人员,新购房主体的购房理念、投资意识都出现新的特点。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土地和资金等要素资源也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房地产行业首先要谋求发展思路和制度的创新,如加大经营服务比重;其次,寻求盈利模式和融资模式创新;最后,还要谋求技术手段的创新,如运用互联网技术、人性化的设计以及环保低碳模式等。
专家学者观点集锦
除现场主题报告与小组讨论,2014岭南经济论坛还收到与会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80多篇,共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体制”。这部分论文从不同角度着重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问题,既有严密的学理性探讨,也有贴近现实的实证分析。其中,有的论文从分工与交易费用的视角分析了市场深化的理论与历史逻辑;有的文章分析了国家强制权力的合理化与专门化与市场秩序的关系,指出政府干预是市场秩序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有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机制;有的论文从地方国企并购问题切入,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的经济后果;还有文章研究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案例,为如何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二部分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转型升级”。这部分论文从诸多视角集中探讨了区域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其中,有的文章分析了广东省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战略。有的文章着重对我省珠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地区增长的技术贡献提出了有益的对策建议。有的文章探讨了发展的环境可持续性问题,对环境规制的经济增长效应、我国电力产业的环境规制、珠三角水环境优化、减排与工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这些文章既注重理论演绎,也强调计量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广东省产业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认识。
第三部分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财政金融体制”。目前我国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既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下一阶段迫切需要实现改革突破的领域。这部分有论文聚焦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研究,研究的主题包括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扩张、民生财政专项资金绩效,以及土地财政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有论文聚焦我国地方金融发展研究,研究主题包括地方金融发展的政策设计、村镇银行效率、以及区域金融业发展的收敛性。有文章分别探讨了中国通货膨胀预期性质与机制、金融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金融抑制与劳动收入份额、银行业外国直接投资壁垒对行业效率的影响、以及风险投资异质性的经济后果。这部分论文总体上讲求实证研究的规范性,所提出的理论命题有较好的事实支撑,相关政策建议的问题指向也较为明确。
第四部分是“深化改革开放、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是解决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此广东的经济学者长期以来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部分文章有的分析农村土地改革问题,内容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以及农村妇女的土地意愿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有的分析与农业现代化有关的问题,包括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户农机服务外包等;还有来自实践部门的学者的文章探讨了我国南沙渔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与途径。这些研究融合了城市化、产业组织与区域政策分析,对我国今后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
第五部分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双向流动的新的对外开放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与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重要变化,国家也提出了建设自贸区与“一路一带”、促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等一系列新的对外开放战略措施,对外开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这部分文章对上述新情况和新变化进行了多方位研究,研究主题涉及自贸区发展、广东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以及我国出口竞争优势重塑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更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对它们进行研究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与政策意义。
王珺教授谈论坛主题的由来
近年来,广东经济学会着重向“怎样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作理论探索,除召开多场中小型学术讨论会外,每年都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岭南经济论坛”。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全面铺开的新阶段,广东经济学会继承聚焦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传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有价值的改革对策建议。
广东经济学会会长、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珺教授介绍,本届论坛主题的确定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正面临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在这一“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已从过去10%左右的增长率逐步下调至7-8%,甚至更低的水平。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旧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增速放缓将是趋势性的。并且,这种增长率下滑的趋势还会因为我国人口结构的逆转和“人口红利”的消失而得以强化。劳动人口的下降与社会抚养比的上升,不仅意味着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下降,而且社会养老、医疗负担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会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降低了我国经济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应对和处理,会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应对这一新挑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一是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逐步从依赖出口和投资转变为国内消费。这就要求未来必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增加居民收入,释放消费潜能,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和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比重,加强住房保障和推动农村产权改革等。二是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作为新的增长来源,加大对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本和其它社会服务的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三是推动经济调控方式的转变。告别货币推动型的增长模式,改革中央地方的财政收支体系,控制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和债务杠杆,提高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和家庭进行投资和消费规划。
其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系统地勾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并就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出了60项改革任务。与以往历次改革一样,这次改革的重点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的内容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以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还有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相关论述。三中全会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总计共有8大方面,约30条,占到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一半以上。这些改革任务有的尚处于“破题阶段”,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还有待讨论和厘清;有的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操作方案尚需深入研究。这既给广大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带来了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机遇,也赋予了他们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责任。
附:论坛历年主题
2004年 “市场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2005年 “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
2006年 “自主创新与发展转型”
2007年 “公共选择与社会和谐”
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2009年 “金融危机,结构调整与山区崛起”
2010年 “转变发展方式与城市化——兼论特区30周年”
2011年 “市场经济与发展转型”
2012年 “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
2013年 “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改革:广东新探索”
2014年 “市场经济与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