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美术馆浓墨重彩绘自然 “法学大师”的艺术情结

13.09.2015  17:13

■伍载阳作品《峨眉天下秀

东莞时间网讯 近日,岭南美术馆平添了几分自然与人文之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中华书画研究院、岭南画院联合主办的“高山行云——伍载阳国画艺术展”正在1、2、3号展厅展出,展至9月20日结束。

本次展览共展出伍载阳近年来创作的国画艺术精品百余幅,山水雄健,花鸟灵动,尽显水墨与丹青的逸韵之美。这也是粤桂两地人民情谊的见证,是岭南文化之间的一次互动、交流与对话,作品生动再现了“两广一家亲”的美好景象。

潜心于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伍载阳,中华书画研究院院长,自幼喜爱书画,从小学开始学习柳体、篆书、金石,初中时代在山水画家张静涛先生门下学习山水,在花鸟画家张采芹先生门下学习花鸟画。工作之余,多对自然悉心观察、学习、感悟,对中国书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画和金石作品常在国画报刊上发表。

“国画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包含和彰显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探索不尽、表现不尽的文化艺术大象。”伍载阳说。

多年来,伍载阳执着于国画艺术,潜心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认真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细心观察、感悟自然与人文之美。

博采各派名家大师之长

观伍载阳的画作,可看到许多国画大师的影子。如其山水画,笔墨沉厚,气势豪放,虚实相生,有李可染的简率、傅抱石的放逸,陆俨少的流畅;其花鸟画,则吸收了吴昌硕、任伯年的技法,丰姿多采,主体突出,色彩对比强烈。正是通过博采中国画各派名家大师之长,伍载阳笔法愈趋老练,构图愈趋谨严,笔墨韵味愈浓,且不失个人独到的见地和表现手法,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探索自己的风格。

岭南画院院长、岭南美术馆馆长叶向明认为,伍载阳的作品呈现出当代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征,特别是对岭南画派的感悟,注入了个人情感,令其作品在呈现出个人面貌的同时,也带有岭南情怀,“其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不同于学院派,呈现出一种比较开放的状态,其中有他对自然的理解及独到的认识,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法学大师”的艺术情结

虽自幼喜爱书画,可命运却把伍载阳放在了法律工作的岗位上,一个在外人看来外表冷峻、道貌威严的岗位上,且他一干就干到退休。

不过,儿时的艺术梦想从未泯灭,无论走到哪,他一定会去看当地的自然山水及博物馆。“尽管我长期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律工作,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国画艺术的研究和追求。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法自然,对此,我时时都不忘去体验、去感悟、去继承、去创新、去上下求索,立志写出祖国的壮丽山川和动人的花鸟。”寥寥几语,将他对书画艺术如痴如醉的追求表现出来。身边的山水、花鸟和人文景观深深地感动着伍载阳,令他不自禁拿起画笔去探索、去表现。

法律与艺术风马牛不相及,伍载阳是如何在两种不同状态间自由切换的?在他看来,法律是抽象思维,画画是形象思维,“忙的时候,转换一下,正好互补,且休息了脑筋。”

希望在某一题材上寻求突破

谈起来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办展览,伍载阳直言“荣幸”,“毕竟老祖宗就在这里。”伍载阳希望以此为起点,默默求索,在中国画艺术上走得更远。

退休之后,伍载阳迎来了创作的大好时光。他说,自己心里装着很多题材,需要时间去表现,并希望在某一题材上寻求突破,树立起鲜明的个人风格。伍载阳这种孜孜以求的实践意识与探索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广东广西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两地文化交流频繁。东莞与广西一衣带水,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本次画展,也是粤桂两地人民情谊的见证,作品再现了“两广一家亲”的美好景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