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岭背镇犁头村3年换新貌

07.08.2015  20:58
原标题:岭背镇犁头村3年换新貌

  犁头村焕发崭新的面貌。

  自2013年5月广东省水利厅开展对口帮扶岭背镇犁头村以来,三年先后筹集投入帮扶资金1056多万元,改造、新建大小水利基础设施100多项,改善6500亩农田的灌溉条件,资助57户贫困户完成泥砖房改建,贫困户子女47人次完成高中以上学业,对口帮扶户、贫困户成功“摘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犁头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是7500余元、6100余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33.3%、49%。全村的生活条件以及村容村貌等各项基础设施发生显著变化,村民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做好“”文章:600多万元解决农田灌溉和饮水问题

  缺水是多年来严重影响犁头村发展的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村中长年处于“下雨成灾、无雨大旱”的尴尬状况。常年水浸导致犁头村土地丢荒约300亩,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同时,面对旱灾局面,犁头村民的耕地普遍一年耕作一造,比同乡镇的其他村减收一半。另一方面,由于建设资金不足,供水设施不完善,过去的犁头村民主要依靠就地打井取水和部分引用山冲水解决生活饮用水。多年来,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困扰着犁头村18个自然村小组近6000名村民。

  据经营猪肉生意的村民陈义兴陈述,犁头村市场附近的排涝渠道因多年得不到合理的整治,每逢大雨就会出现严重内涝,洪水可以轻易地把他们的猪肉桌冲走,对村民的生活、市场环境卫生和他们的生意造成很大的影响。

  2013年5月,省水利厅扶贫工作组带着村民“治水”的愿望马不停蹄地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群众、收集民情,尽早制定科学的“治水”方案。

  “那天刚好下大雨,工作组成员穿上雨鞋、冒着大雨,让我带着他们到村里各个角落调查、走访村民,哪里的圳渠需要疏通,哪里的拦河陂头需要加固,哪里要修桥等,都一一用照相机和笔记本记下来。”岭背镇政府驻犁头村干部唐赐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驻村工作组第一天工作的情形。

  工作组通过多方协调,四处奔走,勘测、设计、筹资……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改造灌溉渠道、改造排洪渠道、投资小水电站、完善安全饮水工程四项有水利行业特色的帮扶工程陆续开工。期间,省水利厅主要领导先后10余次深入犁头村调研和现场办公,协助解决帮扶工程遇到的问题50余个,为犁头村完善水利设施基础注入了坚强信心和强大动力。

  在省水利厅扶贫工作组的精准帮扶下,犁头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投入资金453万元整治犁头村干渠20条,长10.571km;支渠36条,长10.522km;排水沟5条,长8.2km;维修加固拦河陂头1座,渡槽1座,分水闸8座,涵洞10处,人行桥板20座,有力地完善犁头村落后的农田水利设施,解决65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筹资50万元,实施犁头街市场段排洪渠道改造工程,解决令村民群众头痛的犁头圩年年内涝问题。筹资30万元修复水毁基础设施,使村里各方面的工作正常运转。筹资89万元改造扩网18个自然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镇政府正在全力推进自来水入户安装工作。预计2015年底犁头村18个自然村近6000村民可以饮上放心水。

   造血”扶贫:培育“一村一品”产业

  “犁头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5亩,地少且分散,外出务工人口接近2000人,留守村里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群体,空心村存在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犁头村前任村支书、主任戴恒怀介绍。

  省水利厅扶贫工作组根据犁头村的实际情况及村民意愿,确定帮助村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促进整村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2013年10月,工作组筹资100万元支持犁头村入股小水电站;今年,又筹集10万元支持村委会建设15千瓦的光伏发电站,确保村集体每年有9万元的稳定收入,增强了犁头村的“造血”功能。

  工作组还筹资了23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举办10余次种养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班,并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为犁头村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重点利用犁头村平整广阔的土地和完善后的水利设施网络,引导村民种植百香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今年4月,工作组继续积极投入,筹资20余万元在塘口村小组建立了百香果种植示范点基地,扶持贫困户和农户发展种植百香果约150亩,免费发放种苗1.8万株,与清远三农果业有限公司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农户直接签订收购协议,确保农户有稳定收益,保障种植效益。

  黄屋村小组的黄黎文是搭上这班“顺风车”的回乡创业青年之一。2014年底,他辞职后从广州回到犁头村老家,想在农业方面试水创业。今年年初,得到省水利厅扶持村民发展百香果种植的消息后,他租了18亩地,在工作组的扶持下,全部种上了百香果。黄黎文满怀自信地说道:“如果种产顺利,种植18亩百香果每年收益可以达到5万多元,加上自己还发展其他农副产品,每年收入不比在广州工作时低,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家照顾家人。等我们村百香果种植产业发展起来后,我计划和其他种植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带动村民致富。

  “拔掉穷根,‘造血式’扶贫要取代‘输血式’扶贫,而产业扶贫就是突破口。现在我们引导、扶持一部分村民种植百香果,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接下来将吸引更多的村民种植百香果,夯实他们自力更生的基础和自我致富的能力,使犁头村逐步脱贫。”工作组组长蓝青松说。

  “幸福安居工程”:57户贫困户完成泥砖房改建

  60岁的陈炳贤是犁头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妻子是聋哑人,全家仅靠夫妻二人在家耕种2亩田地来解决口粮,每年领取近2000元低保救济金。由于年迈体弱,不能靠打散工获得经济收入,还需负担两个女儿在读技校高昂的学费,陈炳贤家里每况愈下,工作组驻村开展入户摸底调查时,他们仍居住在破裂阴暗的泥砖房里。

  省水利厅扶贫工作组进驻犁头村后,多次到陈炳贤家中细心了解其对脱贫的期望和需求。根据陈炳贤的实际情况,工作组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给予其发展生产周转金2000元,定期免费发放蛋鸡种苗、饲料和药物;资助其3.4万元进行泥砖危房改造,改善其生活环境;连续三年共筹资近1.2万元资助其两个女儿完成学业并外出就业,夯实其脱贫基础;每年资助其全家人参加新农合、新农保,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保障。

  在省水利厅的真诚帮扶下,陈炳贤一家从帮扶前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提高到现在近6300元。今年,陈炳贤还种植了百香果1亩多,预计年底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000元。“非常感谢省水利厅的帮扶,我全家人都不会忘记他们的!”陈炳贤满怀感激地说。

  三年来,工作组共筹资202万元开展“幸福安居工程”,资助陈炳贤等57户贫困户完成泥砖房改建,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他们还筹集11.8万元资助贫困户子女47人次完成高中以上学业,筹资7.3万元资助582人参加新农合和345人参加新农保,筹资3.9万元为犁头村70岁以上的老人390人投保意外保险。

  “这几年,村民不再为农田灌溉问题发愁,往年的许多荒地都种上了庄稼。村民不仅在农业上得到技术、资金的支持,而且在生活上得到建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帮补,村民生产、生活的信心大增,精神状态也和过去大不一样。这得感谢省水利厅几年来对我们村的鼎力帮扶啊!”岭背镇犁头村黄屋村小组长黄文广说起本村的变化时感叹道。

   ■名片

  犁头村共有1407户农户,总人口有5871人。全村总面积14.8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096亩,其中水田3288亩,旱地1808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黄豆、番薯为主。该村在阳山经贸局和阳山供销社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组织农户连片种植了大五星枇杷和东风桃水果基地100多亩。村集体固定经济收入仍薄弱,群众生活主要经济来源是劳务输出、务工经商和发展种养业。犁头村现辖17个村民小组:山塘、小官塘、饭甑洞、黄坳、塘下、儒水、欧屋、犁头街、文屋、三板桥、塘口、貌屋、黄屋、大竹山、上崆、挂山、坛墩。(姚水波 卢志满 冯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