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智慧建筑(IB)峰会叩响建筑智慧化的大门
-阿里巴巴为什么说智慧建筑元年来了?相信吗?建筑是会有生命的!
杭州2017年3月20日电 -- 借助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建筑正从单一的钢筋水泥,演变成具有感知、交互、自我适应和生长的“生命体”--“智慧建筑”的概念呼之欲出。
到底什么才是智慧建筑,生命体的组成需要哪些环节,当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伙伴们加入其中,还将带来怎样的故事和火花?
2017年伊始,阿里巴巴置业部率先敲开了智慧建筑的大门,并将于3月22日召开一场名为“新·开始”的2017智慧建筑(IB)峰会,现向生态合作伙伴发出邀约,开启建筑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的大门。
IB新开始 -- 2017智慧建筑(IB)峰会
当建筑变成智慧生命体
当阿里巴巴与建筑结合在一起,会诞生怎样的故事?
“在DT时代之下,阿里巴巴智慧建筑愿景是建设开放的数据服务平台,大量中小企业能加入这开放体系,用智慧的动力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阿里巴巴智慧建筑发起人、集团副总裁王建勋这样表示。
放眼当下的建筑业,它依然被冰冷单调的外衣所包裹,永远处于离线状态,远落后于现代的数据时代。以手机为例,早期的手机,仅能满足通话对讲等简单功能,当智能手机普及后,通话功能使用率大幅度缩减,类似资讯、社交、娱乐等多元化功能层出不穷,并逐步实现了软硬件的一体化。
同样地,现在人们全天超过70%的时间都处于建筑中,除了满足基本的空间需求外,开始延展出建筑识别、感知、交互等个性化需求,这种建筑的软硬件一体化趋势,正预示了未来智慧建筑的发展方向。
如今,技术让智慧建筑成为了现实。随着IOT、大数据、云计算、AI、开放平台等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开源协作逐渐成为共识,服务日益信息化,这些将促使智慧建筑保持在线的状态,所有项目都是开放,从此垂直系统打开了封闭的大门,摆脱无法实现设备互联、数据共享的难题,建立起整个建筑的生态场景,也让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当建筑能变为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具备感知、交互、自我适应、自我生长的生命体特征,并与人类产生联结,以适应人类不同的需求,这一切都意味着一场未来的智慧建筑之旅已经不再遥远。
用平台思维入局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进入到智慧建筑新领域的主打思路,依然是“平台”两字。
在阿里巴巴智慧建筑(IB)平台,它将以物联网(IOT)技术为支撑实现互联互通,感知建筑内的人、设备、环境来作为数据源泉,把建筑数据汇聚到一个统一的开放平台,由该平台以标准API的方式提供给中小企业、服务商等开发使用,同时将提供多维度海量的数据供机器学习引擎进行建模和训练,产生人工智能的服务。整个阿里智慧建筑架构,从下往上看,一共分成了四个层次,分别是感知系统、中枢网络、开放平台、应用服务。
阿里巴巴自身并不会推出硬件产品,而是定位于一个智慧建筑服务平台提供商的角色。
正因为是平台,所以对所有的智能设备商家来说是一种彻底的“解放”,未来众多创新类的服务商可以入驻其中,而平台将体现出定制化、数据互联互通、硬件扁平化等三大特性。当建筑中的硬件、数据、服务定制等多个层面趋于扁平化,也意味着更多的第三方软硬件创新者可以加入其中,各类应用层出不穷,让建筑变得“可生长”。
据阿里巴巴智慧建筑发起人、集团资深总监汪涛介绍,智慧建筑IB平台的开放性,确保了基础软件及管理系统具有相当高的可移植性,可从一座建筑转移到另一座建筑,真正满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目标,这无论对于服务开发者,还是硬件开发者而言,这意味着将降低开发门槛,更容易切入生态建设。
共建智慧建筑的新开始
IB新开始 -- 2017智慧建筑(IB)峰会
事实上,一场关于智慧建筑的跨界合作已经诞生。
这是位于深圳的阿里中心的“神鲸空间”项目,今年3月正式启用,它囊括了智慧建筑软硬化一体化的雏形应用,涉及空间的服务提供商、支付系统、人脸识别、人体舒适度调节等多个元素。作为项目的运营方,联合创业办公社(以下简称:P2)将阿里巴巴的平台技术,与P2的空间运营服务相结合,提供给未来的年轻办公者。“阿里巴巴智慧平台,为整个行业竖立起全新的典范,并给我们无数开发者带来了新的机会。”P2创始人郑健灵说。
“神鲸空间”是阿里巴巴智慧建筑应用层的首个起点项目,而3月22日的智慧建筑(IB)峰会则是要阿里巴巴全面邀约第三方的“新开始”,传达共建智慧建筑的声音。
“我们希望广大的合作伙伴方一起用平台化的方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各种应用,让建筑提供多元化的价值,产生很多想象不到的东西,最终让建筑不断进化。”阿里巴巴智慧建筑发起人、集团副总裁王建勋如是说。
2017年的开端意义非凡,阿里巴巴置业部也将今年定义为“智慧建筑的元年”,预计在三到四年的时间,构建出一个完善的未来智慧建筑的平台。
尽管面临着建筑业周期长、垂直化思路严重等诸多困难,但这对阿里巴巴和众多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跨界机会。借助于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算法等,这将是智慧建筑的新起点,让“建筑成为智慧生命体”之路不再遥远。
编辑: 彭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