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巡视员频落马 非领导职务靠什么实现权钱交易?
透视多地“巡视员”频频落马的背后
24日,甘肃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刘保平被查;23日,西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朱太中被查;22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副巡视员王会师被查……近期,各地巡视员频频因涉嫌违纪、犯罪落马。
今年以来,仅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查处”一栏公布的被调查的地方巡视员就有21人,涉及全国15个省区市。实际上,加上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例,接受组织调查的巡视员人数还不止于此。
巡视员究竟是个什么官?有多大权力?为什么会频频落马?
本为精兵简政,却成了“熬年限、腾位置、搞平衡”的岗位
——巡视员是个什么官?公务员中非领导职务的一种
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1993年巡视员一职确定为非领导职务序列,巡视员和副巡视员只在地、厅、司、局级以上国家行政机关设置,巡视员资格的取得应任副厅级职务4年以上,副巡视员则应任正处级职务4年以上。
随后颁布的《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提出,国家行政机关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要有利于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理顺关系;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是实职,但不具有行政领导职责。
——巡视员谁来当?主要为了解决“级别”
国家“精兵简政”的初衷,在地方实际操作中往往成了“解决级别”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孙柏瑛介绍,巡视员的设置主要是考虑领导职务“僧多粥少”,而一些干部年龄、资历和工作经验都达到了“天花板”,却无法晋升到领导岗位,通过“巡视员”把级别调高,以享受相应的待遇。
——为何巡视员会“满天飞”?其实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
西部一位纪检干部指出,有的地方滥用巡视员这一制度,擅自突破巡视员职位比例的限制,使其成了熬年限、腾位置、搞平衡的产物,有的则是有背景而为提职级走台阶。
事实上,顶层设计的“模糊规定”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问题。《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规定各工作部门之间、各部门内设机构之间非领导职务设置的具体职数,应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不搞平均设置;同时要求各级非领导职务的设置,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然而这一比例限额究竟是多少,并无明确规定。
——巡视员和巡视制度是什么关系?答案是没关系
巡视员听上去像“钦差大臣”,实则不然,其所谓“巡视”主要负责监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向主管部门汇报并作出相应处理。
而近年来取得反腐显著成效的巡视制度,是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属于党内监督的制度之一。
“权力异化”导致“名虚权实” “缓冲区”成为权责“模糊区”
既然是非领导职务,他们靠什么实现权钱交易?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主任马庆珏说:“巡视员的具体职权带有非确定性,弹性很大。这主要取决于主要行政领导是否委托其分管重要领域,以及单位‘含金量’。”
记者查阅中纪委公布的接受调查的巡视员案例,权责界限不清、对于非领导职务监管不严、利用此前在领导职务上的人脉资源进行利益输送的违法违纪特点十分明显。
——权责模糊,滥用职权。曾担任安徽省国土厅副厅长的杨先静,后担任正厅级巡视员,虽然是非领导职务,但单位主要领导仍委派他分管安徽省矿产资源领域,在担任副厅长和巡视员期间,受贿1000多万元,造成国家财产损失18.9亿余元。该案办案人员介绍,由于握有重权,有一次杨先静竟然更改厅长办公会决定,帮助行贿企业多方活动,将已经暂停挂牌的一项探矿权重新挂牌,使该企业最终以5.1亿元的超低价格,获得价值16.9亿元的探矿权。
——核心领域,主导资源。国资委、发改委等关键部门的腐败案件中,不乏巡视员的身影。今年5月,辽宁省纪委对该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省(中)直企业工会主席徐曙明立案调查后发现,徐曙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公款、收受贿赂,数额巨大。
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9日披露,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对浙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丁勇(副厅级)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甘当掮客,利益输送。马庆珏表示,在担任巡视员之前,这些涉贪干部多担任部门要职多年,看他们的犯罪事实要么与此前任职的历史轨迹有关,要么就是利用积累下的深厚人脉资源,甘当掮客,利益输送。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王宝基此前任基建处处长,经调查,王宝基利用职务便利,在高速公路及二级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多家工程公司所送贿赂,共计人民币280万元。5月中旬,王宝基因涉嫌受贿罪,被依法逮捕。
针对巡视员频频落马的现象,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表示,一般地方都对这种非领导职务疏于管理,非常容易出问题。非领导职务其实是一种业务官员,业务类官员需要相应的“制度之笼”,而非像现在一样,所有的官员都用同一种模式来监管。(“新华视点”记者杨丁淼、赵宇飞、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