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房地产冲动” 咬定实体经济不松 重提“工业强市”,力推商业用地转工业用地新政

28.07.2014  22:58
从中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商业用地转工业用地”的鼓励以及相关政策配套的规划来看,咬定实体经济重提“工业强市”,是中山下半年乃至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近年来,部分镇区过度发展房地产,已经引起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薛晓峰就在小组讨论上就提出了将现有的商业用地转回工业用地,用以支持工业发展的建议。而这一导向在上周举行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从本次全会对“商业用地转工业用地”的鼓励以及相关政策配套的规划来看,咬定实体经济重提“工业强市”,是中山下半年乃至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掣肘

房地产冲动”放缓工业投资增势

  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3.3亿元,增长8.6%,比第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73.1亿千瓦时,比增7.9%。然而,也有另一组数据不容忽视: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了219.8亿元,比增15%,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而根据中山市统计局此前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去年1-11月,中山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56.09亿元,同比增14.4%——以上两组数据表明,中山的房地产投资仍然比较活跃。因短期可获得“快速增长”的成效,部分镇区甚至出现了热衷将工业用地转为商住房地产用地的现象。

  不过,目前这种倾向正在迅速扭转。今年年初,中山两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了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本次全会中,如何破解土地资源禀赋不足和土地闲置“两难”问题、推进项目落地也是各部门、镇区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山调查队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全市制造业企业生产发展由慢转快——在接下来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中,因“房地产冲动”掣肘而造成工业投资增势放缓尴尬,或将得以破解。

思考

回归实体经济把握跨越发展命脉

  当前,中山正面对土地资源的束缚,许多工业项目面临大量缺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处理闲置土地时,相当一部分镇区都选房地产这一捷径来“盘活用地”。对此,薛晓峰曾警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这一反思在上周举行的十三届六次全会上得到进一步的延续和强化。“中山今年工业投资增势缓慢,对发展后劲的不利影响已经有所显现。如果再不扭转这种势头,势必动摇我市工业的根基。”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在全会报告中指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扩大工业投资,尤其要加大对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

  在本次全会讨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人物分解的通知》材料中,明确了包括以增量扩充带动存量调整、以专业镇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以烟叶技术创新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等6大项任务分解表。回归工业强市咬定实体经济,这既戳中了中山当前被赶超的致命软肋,也把握住未来跨越发展的关键命脉。

  当前,抑制“房地产冲动”已成为一些镇区的共识。三乡镇党委书记贺晖在分组讨论上就表示,在对该镇经济指标进行评估中,就发现了房地产偏重的弊端,目前也在考虑如何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高端产业尤其是高端工业。“为了支持工业发展,我们也在想办法把一些商住用地转为工业用地。”他表示。

趋势

欲提高容积率鼓励镇区工业地产

  “破解土地闲置与土地紧缺并存的困局,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旧’改造,促使土地连片规划、连片改造、连片开发。强化土地批前认定和批后监管,全面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同时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处置和盘活闲置用地,支持与鼓励闲置房地产用地转为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用地。”薛晓峰在本次全会报告中提出多项发展工业的工作思路。

  “商业用地转工业用地”导向已经明确,但如何推进这一进程,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全会小组讨论中贺晖指出,三乡镇此前曾尝试将两块商住用地转为工业用地,但由于“三规”政策等原因,转化过程并不顺利,“转了近2年都没有成功。这本是政府鼓励的做法,但现在有些程序比较麻烦,希望市层面能够成立专门解决、疏通这方面疑难问题的办公室,让‘商转工’更加顺利。”对此,陈良贤在讨论会上当即表示,将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协调发改、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每周专门办公,解决类似土地问题。这也是在全会闭幕式上确定的“马上办”办公室。

  多种迹象标明,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发展实体经济、重回工业强市轨道,是下半年乃至未来几年中山发展工业的一个重要方向。该系列政策包括:全面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加大对实业的投资力度,如将统筹全市部分建设用地规模用于工业项目,严格控制工业用地转商住,提高闲置土地和“三旧”改造的工业开发比例;在保证消防过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工业地产容积率,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多层工业厂房等,以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工业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