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提前布局工业4.0升级版
深圳特区报北京3月4日电 (特派记者 吴德群 李世卓 周元春 杨丽萍)当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创新驱动正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两会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传递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烈信号。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应抓住全球工业4.0升级版的新机遇,以创新驱动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从而实现工业强国的梦想,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美誉度。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提前布局
工业4.0,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炙手可热的焦点。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也自然成为热门话题。
记者了解到,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而工业4.0是一个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时代。目前,德国欲在全球推行工业4.0标准,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初稿已完成,并有望上升到国家战略。
显然,中国制造业想要突围,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需要提前布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尽管是制造大国,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全球知名品牌、产学研脱节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等矛盾仍十分突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以及低成本优势的逐步失去,制造业压力巨大。”
因此,需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此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迟福林认为,要把握“工业革命3.0”与“工业革命4.0”时代的历史机遇,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迫切需要重塑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
提升工业能力优化效率
“要想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跃升,需要创新驱动以及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体系。”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委员表示,制造企业应该逐步转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将生产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引领制造业未来”做好准备。
“工业4.0是持续提高工业效率和工业能力的一种方式。”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说,工业能力建设非常重要,对制造业而言是生命线。因此需要从效率、技术创新等方面来提升工业能力。
他特别提到,工业效率提高了,就能提高居民收入,从而增强购买力。对工业来讲,劳动生产率提高要高于工资增长,通过各种方式让劳动力生产率提高,改善设备、流程,改善工艺,这些都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高于劳动成本的增长,就可以让中国制造保持竞争力。”
“永远做低端,就永远没有出路。”李东生说,中国制造业需要借助产品技术能力的提升,不断向先进制造业迈进。因为,产品的技术能力提高了,附加价值才会高。华为、中兴、TCL手机,目前在国际市场销售看好,就在于产品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就拿TCL通讯的手机产品来说,去年在苹果大本营的美国市场取得了80%的高速增长,原因在于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能够符合消费者的基本要求,性价比非常高,美国消费者愿意掏腰包。
同时,制造业升级,还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渠道和服务能力,否则也摆脱不了“代工”的命运,只能分一些“残羹冷炙”。比如苹果,虽然它不做手机的加工制造,但是它拥有很多工业能力。“苹果每年花在产品技术、工业工艺能力提升方面的投入非常大,这样才能支撑它的品牌渠道销售服务。它更强大的是服务、销售、品牌。”因此,中国工业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要向苹果公司学习,提升品牌、渠道、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加快技术改造助力先进制造
“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中国实体经济的这一现实困惑已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样,投资者将更多的资金转向了“虚拟经济”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加速了“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的恶性循环。
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上述问题显得更加明显,因为这里的制造业不仅体量庞大,与国际接轨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如何提振制造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启动国家层面的、新一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这是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重塑和推动产业升级的一把“金钥匙”。
刘志彪认为,中国规模巨大的“中国制造”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为“中国创造”,因此推动技术改造就有了强烈的内在需求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工业革命4.0主要方向。
而且,此前已经有成功经验。1999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曾分三轮对8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首批159个技改项目主要涉及8个重点行业。
具体办法是国家在增发的600亿元国债中,拿出90亿元用于支援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贴息。这些财政贴息拉动了相关技改投入1800亿元,有效地应对了当时金融危机时期的稳投资、调结构、促发展的需要。
目前,广东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按照规划,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使广东全省50%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