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工业设计系党支部:为学子创意插上翅膀

21.06.2016  00:04

工业设计党支部成员在2016年学生毕业作品展上


  多款新型概念汽车、精致的儿童机器人、时尚的服装秀……6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16届毕业生设计作品展在大学城校区开幕。24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设计的230多套作品一同登台亮相。展览上,参观者们对学生的精致创意、大胆想象不时地发出啧啧赞叹,但是他们可知,在这一切光鲜作品的背后,还有这一群人在默默地做着支持,他们就是毕业生的指导老师们。工业设计党支部的成员们就是这一群老师中的一份子。


  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目前有10位党员。他们10个人来着8个省,天南海北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交汇,绽放出很多创意的火花。这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35.6岁,正因为年轻才有更多活力,更多的创意。但是年轻不代表底子薄、担子轻,支部成员不仅自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指导学生获得多项知名设计大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2016年设计学院学生毕业作品展上学生现场答辩

  采访期间正值设计学院2016学生毕业作品展,有幸欣赏到支部老师指导的作品,切身感受到工业设计的过程之美。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把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包含了科技与艺术方面的众多学科知识。在这里,科学与艺术比翼齐飞,这对工业设计专业的指导教师来讲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教育也是爱的教育

  2015年9月25日,9月25日,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大奖颁奖典礼上传来喜讯,设计学院学生设计的作品获得红点设计大奖。 红点设计竞赛是由德国设计协会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于1955年创立,至今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竞赛,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这项殊荣由本科生获得实在难能可贵,而这些作品的指导老师之一就有支部成员——廖丹。

红点获奖合影

  廖丹本人就曾是红点设计大奖的获得者。2015年,作为指导教师与学院的管少平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创新团队获得红点国际设计大奖2项、意大利2016A'dessign award 国际设计大赛3项。廖丹和管少平指导学生设计的获奖作品是稳筷和鲤鱼牙膏。稳筷是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使筷子稳定;鲤鱼牙膏是打破惯性的圆柱膏体,把牙膏口设计成三分之一圆的柱体减少牙膏量,使儿童使用起来更安全健康。正是设计者们的细心观察,找出长久以来被我们忽视的生活不便并巧妙解决,最终斩获奖项。

  设计师长久以来被训练的思维方式,就是让每一个设计细节都能为产品的使用者、也即用户服务,产品最终能够给人带来更健康与合理的生活方式。国际上著名设计赛事,除了要求学生能洞察生活的细节,找出别人长久以来生活中忽略的、或者习以为常的不方便,再用巧妙、很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引导他们对于身边弱势群体、对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的关注。

  带学生参赛的过程,是磨练学生,也是磨练指导老师的过程,师生共同努力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参赛团队一般是有愿意参赛的同学自发的组织到一起,找到指导老师来给予他们指导。确定下来目标后,就立即展开几轮概念设计方案的讨论,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要做的就是帮他们筛选,做出合理设计的引导。接下来就是对方案的深入设计,这里包括三维建模与实物模型的制作。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廖丹和管少平等指导老师一般会用自身的参赛经历鼓励学生们参赛,因为他们自己也是通过不断地竞赛成长起来的。同时他们也会告诉学生们参赛的思路、流程,例如对往年的获奖作品的设计思路分析、设计竞赛的导向趋势等。

指导老师在设计展上现场对学生作品提问

  好的设计,应该不断追求感官与实用体验的极致,所以无数次方案的修改与再设计也是学生们在痛苦中成长的过程。廖丹常告诉学生们说:“好的设计是让别人看起来很享受,但是自己却要历经艰难不断去打磨推敲的。”她告诉学生们要从现在开始秉承这样的设计执念与高要求,在不断的质疑中,推翻、再建、再修改、再提升。在廖丹的做工作中,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还可以更好”。

  廖丹说:“我觉得设计教育的本质也是爱的教育,带学生们登上红点舞台的时候,我在台下感慨更多,我想多年前自己去领奖,几年后成为老师,带着我的学生一同去领奖,感觉设计的精神在传递,设计师和老师——这两个角色我感到满足。同时也会很感恩,在华工的平台上,给予我机会,去接触到这么优秀的学生,一起享受设计乐趣。


教学相长让我们共同成长

  工业设计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实际应用上,因此工业设计贯穿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支部老师欧阳波研究的主攻方向就是“”。他组建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将设计研究、人才培养和企业产学合作密切相结合,重点服务于广东地区汽车行业,并通过参与汽车设计的学科竞赛、行业展览扩大、展现产学互动的影响力。目前他们与本田、奥迪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已经取得非常瞩目的成果,不仅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专业的协同创新能力,还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达到校企双赢的局面。

学生工作坊合影

  欧阳波的工作室与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研发中心造型部合作,进行学生联合培养和企业资助设计课题研究。“2030年为父母设计的本田车”课题经过几年的合作,成果参加了广州国际车展。课程上邀请本田公司的企业设计师进校园讲座,让学生触及实践的前沿。

  通过课题和合作,他们还培养了一批职业汽车设计师。其中本田项目组吴海华同学毕业后进入本田工作,在入职的第一年,就在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设计方案被选中成为本田下一代中大型SUV概念标杆车Concept-D的主设计师。另外,他们与广汽研究院的合作中也为企业输送了优秀的人才,如刘伟杰同学毕业后作为广汽的内饰设计师,承担了广汽概念车I-lounge和下一代GA3改款的内饰主设计师。吴海华、刘伟杰绝非个例,近三年,工业设计专业已经有多名毕业生进入知名汽车企业做造型设计师,其中本田就有6名。

  工业设计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要有脚踏实地的现实应用,所以指导老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的想象思维飞出去也要收回来,不能像断了线的风筝,无边无际。欧阳波在指导和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很多学生在欧阳波的指导下受益,完成很多出色的设计作品。学生王捷说:“我们经常有很多点子,但有些可能是不切实际或者是不能符合设计要求的,但是欧阳老师总是给予我们专业的指导,把我拉回到设计的体系当中,不至于脱离设计的最终目的。

2030年为父母设计的本田车

  学生在欧阳波的带领下成长,而欧阳波却说:“其实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成长。指导学生的最大收获就在于教学相长,在给予学生指导的时候,也在促使我不断地学习提高,这样的过程让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欧阳波带领他的学生工作室努力找到专业与市场的交叉与融合,找准发展特色和增长点,开拓了自己的设计施展空间,也为我们的交通出行带来改变。但是欧阳波却说: “我们能有现在的成绩,除了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之外,还要得益于学院的学生工作坊制度,让我们老师和学生能够搭建起这样一个合作的平台,鼓励大家参与课外实践。

  这是一个创意驱动的专业,也是一个责任驱动的团队,有利的外部条件,加之老师和学生持之不懈的努力,他们在设计的天空中越飞越高。像廖丹、欧阳波这样的老师在工业设计党支部还有很多,他们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支部团队建设亮点与特色,也为培育协同创新团队创造条件。同时,他们还在有学院特色的设计实验平台开展创意工作坊、百言设计讲坛,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国际、国家以及省部委主办的各类设计大赛,扩大社会影响力。(图/王云昀 部分被访者提供 文/王云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