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工会重点工作巡礼:培养“内外兼修”的主力军

23.12.2014  15:04

让“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理念根植亿万职工心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生活之中——

【盘点2014 工会重点工作巡礼】工会“大学校”:培养“内外兼修”的主力军

【关键词】职工提素

【事件】2014年9月27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全国职工“中国梦·劳动美·我与改革创新”主题演讲比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劳动者的锐意改革、甘于奉献的品质,以最朴素的方式传递。这场历时9个月的活动,共在全国开展演讲活动5万余场,百万名选手参加演讲,听众、观众人数超过1亿人次。

类似的职工文化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让“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理念根植亿万职工心中,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生活之中。

两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再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截至目前,全总推荐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职工技术创新已达到11项。”最近,这则消息在一线职工中不胫而走,让大家感到技术工人的重要作用。

广大职工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支柱,但必须正视的是,目前我国职工受教育总体水平低,职业技能水平不高,高素质技术工人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瓶颈。调查显示,我国技术工人供需缺口仍徘徊在2200万人到3300万人之间。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各级工会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上持续发力:开展了“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劳动竞赛、促进区域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示范性劳动竞赛,举办43项行业技能竞赛,在11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开展节能减排达标竞赛;广泛开展“五小”活动,推广“首席技师”、“首席员工”制度,创建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职工书屋,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活动,等等。

仅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例,目前全国已创建工作室5.8万个,28个省(区、市)命名了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会职工书屋也已近7万家、示范点6000家,吸引上千万一线职工、农民工参加读书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技能比武、岗位创新等活动实现了人才与效益“双丰收”。据了解,近3年来,各级职工技协共组织职工签订技术合同7.78万份,实现经济效益62.96亿元;在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中,职工共申报成果1469项,其中9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3项国际领先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3项已推广应用,年节约资金和创造经济效益53.2亿元。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开展了百万农民工“求学圆梦”助推行动,出资帮助农民工上大学。截至目前,已吸引684.1万名职工和农民工参加技术培训,其中86.8万人提升了技术等级。

这只是各级工会为职工量身打造方便灵活、符合职工需求的众多培训和教育品牌之一。

2014年是全总制定的《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收官之年。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各级工会已帮助737万职工提升了学历层次,1297万职工提升了技术等级,为922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了转岗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内外兼修的“主力军”。回顾2014年,工会加强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脉络清晰可见。

2014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吴吉林等10位“最美职工”光荣榜,关于他们的专题片也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央视网和中工网永久展示。他们因创新、敬业和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最美”的一面,也诠释了劳动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从一年一度的庆祝“五一”系列活动,到劳模巡回演讲等活动;从元旦春节走访慰问老劳模,到劳模休养活动,每一次评选表彰,都是对先进典型的致敬,在分享“身边人、身边事”的点滴感动中,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日前,全总已下发《关于在广大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各级工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职工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职业操守、精神境界等各个方面。

青年职工增多、新媒体快速发展——这样的现实也让各级工会感到,承担起“大学校”职责,需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广大职工从知识技能到道德选择的“综合实力”。

——4月,在人民微博发起“娘家人暖心事——工会在身边”全国职工微博大赛活动,共计300多万件作品在微博平台发布,点击阅读量累计2亿多次。

——9月,首届全国职工摄影展作为重要主题展览,参加了第十四届平遥国际摄影展,征集作品31606件。

——12月,以“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为主题的首届全国职工微电影大赛评选结果揭晓。690多部作品大多由职工自编自导,他们用镜头捕捉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细节,以“微片段”的方式,将劳动的快乐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这些与职工需求对接的文化平台,真正让职工成为参与活动的主角,用劳模精神与劳动精神,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更让职工们坚信: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一定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

(编辑: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