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助推“中国制造”转型
记者 郭军
经历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制造”正经历一场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深刻变革。近日,在位于广州南沙工业园的全智能工厂内,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向记者展示了一个“中国制造”智能化转型的精彩范例。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条空调自动化生产线上,近200台(套)工业机器人、专机正有条不紊地的工作,完成铜管折弯、安放压缩机、部件组装、粘贴产品标签、成品包装入库等步骤。各种物料通过高空传送系统及AGV运输机器人穿梭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而在该工厂的中央监控室,工生产、物流、订单情况一目了然。流水线上的异常情况,遍布各处的5000多个传感器立即就能捕捉到,并迅速向监控中心报告。
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裁乌守保介绍说,目前,这两条中国家电领域最先进的全智能生产线,内机和外机生产自动化率分别达到64%和65%,该工厂员工由5000余人下降为1600余人。在美的家用空调的全国六大生产基地中,广州和武汉两个工厂已实现全智能化改造,至今累计投入逾20亿元人民币。目前,美的空调使用机器人数量达到562个,节约工人数量达2.2万,生产平均自动化率为16.9%,高于行业7%的平均水平。
“智能工厂不仅是设备自动化,还包括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决策数据化,广州的全智能工厂已基本实现这五个特征,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乌守保透露,未来五年,美的计划每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推动六个家用空调基地全部实现全智能复制。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弘扬“工匠精神”,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一脉相承,体现的是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和和战略行动。
在美的“疯狂煮饭哥”黄兵看来,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多年潜心研究至关重要。许多美的科技明星、工程师,也都是从青涩的大学毕业生历经多年才磨砺成行业顶级专家。
美的“鼎釜IH”电饭煲去年4月日本首发,其后获得德国“IF奖”和“红点奖”等全球电饭煲业界公认最最高奖项。这背后,是黄兵及其团队连续多年的研究。从2004年进入美的,黄兵煮了12年饭,共经手了60多个产品。为了研究鼎釜IH电饭煲,他两年内用了两吨米做饭。光是为了试验内锅的涂层,他在实验室至少煮了上千锅米饭。多年煮饭经验,练就了他“闻香奇技”:一锅饭好不好,哪儿需优化,他用鼻子一闻就知道。
“工匠精神”更体现在把用户需求做透的极致追求。在平时极少对外开放的美的生活电器测试中心,产品工程师赵国尧向记者展示了一幅新奇的“大米地图”,上面记录了全国各地1000多种大米的不同特点。“我们一年要做出11万份数据,光是开发、品质测试就要使用70吨米饭,大米地图印记不同国家、地区、米种的特点,匹配着这些种类大米不同的煮饭方法。”赵国尧说。
“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技术副总经理夏伦熹透露,今年巴西奥运场馆的中央空调百分百都是由美的提供的。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首次。由于美的在这一领域的自主创新,非洲运动会、欧洲青年奥运会、北上广深地铁、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等也已用上美的中央空调。
夏伦熹曾在美国特灵空调总部工作20多年。在他回到中国之前,中国大型中央空调市场由国外品牌统治。在他的带领下,美的中央空调团队集中攻坚,自主研发出超高效双级压缩降膜离心式冷水机组,经专家鉴定,其能效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业内专家称,时至今日,世界迈向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再次迎头赶上,正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机器人产业集群开始形成,无人车间、智慧工厂、创客空间,从奇思妙想走向现实,美的这一系列动作的基础正是“工匠精神”的崛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