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世界工厂”东莞“换血” 新技术创造新经济

23.03.2016  18:45

前言:当你被告知要去东莞看 经济 亮点,大概会毫不犹豫地露出诧异状。“东莞有什么好看的”“2008年那轮危机后东莞不是已经倒了吗”“据说好多外资从东莞撤离了”“东莞经济不行了,大量外贸工厂倒闭”……    

以“三来一补”起家的东莞不仅是广东经济的窗口,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中国看广东,广东看东莞。央广网试图揭秘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近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央广网3月22日消息(记者 易珏)“刚开春就有很多企业找到我们,想弄点地建厂、找厂房扩产,但是没有空厂房了。”素有工业模具制造大镇的东莞市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告诉记者,这里不但没有所谓的“外资撤离”,厂房反而出现“零空置”,厂房平均租金价格也从2012年的8元/平米上涨到2015年的12元/平米,带动村级纯收入2015年上涨19.3%。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东莞市南城的聚大电商产业园,这个在去年由诺基亚工厂生活区启动改建的电商园区,半年便已吸引80多家企业落户,入驻率达到100%。

以上只是东莞经济“加速度”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75.06亿元,增速重回8%,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其中,服务业占比达到53.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0.5%提高到2015年的47.9%。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坦陈,由于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东莞发展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在过去的几年里,东莞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上做了大量工作。

提效率:刷新“东莞速度”

2015年3月12日,那智建信(东莞)精密轴承有限公司在土地招拍挂中摘牌,次日就动工。这个总 投资 超过5亿元的项目,大约节省了3个月的落地时间,这一项目创造了“东莞速度”的两个新纪录:拿地到动工时间最快,动工到投产时间最快。

东莞市委政研室主任叶淦奎向记者表示,针对项目投资建设涉及部门多,审批程度繁杂、周期长的问题,主管部门改变思路,把多项程序变串联为并联,以“宽进严出”为主要思路,以企业依法承诺制、备案制和事后监管为主要内容,最大程度简化了审批的内容和流程。

图为某物流企业正在寮步车检场通关。

类似的改革效果也发生在海关。东莞实施口岸相关管理部门实施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大通关模式,使集装箱的平均查验时间缩短了50%以上,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相关费用。

进出东莞寮步口岸十四年的香港物流商人霍瑞鸿对新通关模式竖起了大拇指,“我们以前两天才能跑一趟,现在一天可以跑两趟。”

搭平台:助企业转型升级

对转型升级,东莞市横沥镇党委书记陈锡稳的体会颇深,“改革开放初期的红利逐渐消退,代工企业没品牌、没技术的短板暴露无遗,但如果把产业转移出去,把这些当地企业都关掉了,我们怎么活?”

图为中泰模具生产车间。

横沥曾经是以玩具和家具模具生产为主的模具大镇,拥有上千家模具企业,但2008年 金融 危机后,海外需求不足、劳动力红利消退,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业亟需调整。但是想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为模具强镇,却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技术怎么办?人才从哪来?

陈锡稳表示,政府出面对接科研机构,比中小企业有更多优势。于是,2012年,由高校出资源和人才,政府出资引导的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目前,该中心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等28支科研技术团队合作。

中泰模具从玩具模具转型生产专业的汽车模具,期间的转型并不容易。中泰模具副总经理张翔表示,正是协同创新中心的牵线搭桥,让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顺利合作,研发出国内首条热成型生产线。张翔表示,这条生产线不仅降低了一半的成本,还增加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强主体:新经济造就新血液

在过去几年中,虽然有不少传统加工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倒闭、迁出,但更多资本在流入,更多企业在诞生。腾笼换鸟间,东莞经济在重塑造血源头。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透露,截至2015年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70万户,比2012年增长31.8%,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146户。201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86家,2016年将发展到上千家。2015年,外资在科研技术行业投资增长135%。

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的盈动高科,是中央“千人计划”专家、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博士庄德津及其团队领衔成立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绝对值编码器研发制造。

盈动高科创始团队核心成员杜昭辉博士告诉记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是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绝对编码值是伺服电机的核心零件。此前,核心零部件基本被国外垄断。

杜昭辉说:“编码器就相当于机器人和机床的‘眼睛’。在微秒的时间内对微米以内的位移做出判断,我们创新的做法是卷到卷的电路板制造工艺,技术上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售价还比国外的编码器便宜一半。”

图为中能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湛博。

同样位于松山湖园区的中能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肿瘤放疗设备)生产。公司总经理杜湛博告诉记者,创业团队从上海搬到东莞,不仅是因为政府给予的系列扶持政策,还有政府的态度。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几次到上海登门拜访,希望引进中能科技,但上海发改委主任不会亲自拜访,这就是观念上的差别。”杜湛博表示,2010年落户东莞以来,已经投入近1亿元研发资金,中能科技的第一代肿瘤放疗设备已经下线,正在与各地医院接洽。

在他看来,国外的肿瘤放疗设备售价高得惊人,而中能在达到相同国际水准的同时,价格可以低至少50%。中国目前仅有2000台的装机量,而市场缺口在1万台以上,市场规模在数千亿级。

东莞经济正在蝶变。新技术的强劲动力正将东莞经济推向高效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