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改革报告:一纸证照激活一座城市
新华网广州8月12日电(记者陈冀)“东莞堵车、全球缺货”。作为著名的“世界工厂”,东莞在新形势下如何寻找发展动力?
3年前,东莞在全国率先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纸证照连锁撬动了30多个政府部门、330多项改革,改革红利充分持续释放。这座制造之城再次获得奋勇进发的活力与生机。
速度之变
东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源自几年前的一次企业投诉。
2011年5月,一家从事普通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外资有限公司准备落户东莞。然而,他们经历的却是10多个部门审批盖章,近1年仍未完成公司注册……万般无奈之下,该公司怒向媒体投诉,并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冗繁、刻板的行政审批制度弊端困扰着企业,窒碍着城市发展步伐。
“在硬环境优势逐渐丧失之时,通过行政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破解企业注册难的困境,从而在软环境上赢得先机,这是助力东莞经济继续腾飞的重要保障。”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一场旨在为审批做减法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东莞拉开帷幕。
首先,将工商登记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108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仅保留13项前置审批。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经营资格许可不再作为商事主体登记的前置条件,开办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从“先办证后发照”变为“先发照后办证”。
改革推出后,东莞市大朗镇卡尼顿酒店董事会助理陈淑兰来到办证大厅,1个小时内将填好的表格递交,2天后便拿到了营业执照。
拿到执照几天后,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带着资料出现在还未装修的酒店门口,按要求对酒店的装修图纸亲自进行修改,卫生部门也派人上门指导酒店的布局。此举节省了装修好再验收、不合格又得重新整改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按照过去的工商登记制度及办照流程,帷幕这种大型酒店一个月至少多花300万到400万元。”陈淑兰说。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东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很大程度释放了商事主体经营项目的“灵活转身”空间,大大提高经商灵活度,最大程度地交给市场调节,优化资源配置。
商改3年,东莞市场活力极大激活,市场主体也由3年前的43万户一路飙升突破66万户,在广东省地级市中位居首位。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