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工行16年姜建清退休 经历几乎所有业务管理岗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大行,跟姜建清掌舵工行16年有密切的关系,高层的稳定保证了决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位工商银行的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如今,掌门人退休,工商银行“姜建清时代”落幕。
工商银行5月31日发布公告称,姜建清已向工商银行董事会提交了辞呈,因年龄原因辞去工行董事长职务;董事会选举易会满为新任董事长,其任职资格尚需报中国银监会核准。
工商银行对姜建清的评价颇高,工行称,自股改上市以来,姜建清作为工行董事会第一任董事长,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作出了突出贡献。带领工行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成功实现“A+H”股同步发行上市,使工行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行。
分析人士表示,姜建清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是一位最市场化的职业银行家。“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姜建清在这条路上做得很成功。易会满深入了解工行业务,工行未来会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新京报记者 李蕾
从数钞票的柜员一路做到行长
姜建清出生于1953年,其经历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公开资料显示,63岁的姜建清在进入银行前,经历颇为丰富。17岁时,姜建清加入上山下乡的大军,在江西农村务农,后来又在河南一个煤矿工作了3年。1979年回到上海,自此与银行结下不解之缘。
姜建清在银行最初的工作是坐在储蓄柜台后面点数钞票,不过,他并不甘心于基层,于是边工作边学习,先后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并取得上海交大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时,在工行内一路升迁。
自进入工行后,姜建清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过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上海城市合作银行行长,工商银行副行长等职务,直至工商银行行长,改制后成为工商银行首位董事长。
“我从普通柜员开始就与工行结下不解之缘,几乎经历了所有业务的管理岗位。”姜建清曾表示。
2000年2月,姜建清履新工商银行行长,从此开启了长达16年掌舵工行的生涯。在这16年中,姜建清精减人员和机构,降低不良贷款率,带领工行完成股改上市、转型突围、海外扩张等诸多改革,并提出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向“e-ICBC”战略转型。
“我不认为改革有什么突破点,很难想像一个东西突破了,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搞商业银行就是跑马拉松,不是100米跑得快一点就行了,而是要坚持跑下去。”姜建清曾说。
2000年掌舵工商银行时,姜建清47岁,是当时四大行中最年轻的行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彼时工行面临沉疴痼疾,包括工行在内的国有银行体系已经被认为陷入了“技术性破产”的境地。
姜建清在央行成立65周年研讨会上发言称,当时的中国银行业前期积累众多问题、不堪重负、被国际国内主流媒体描述为“技术上已经破产”。此后中国银行业开启了脱胎换骨的股份制综合改革之路。
姜建清接手的工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较低的资本充足率和严重不足的拨备覆盖。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2000年的不良贷款率达到34.43%,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贷款为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标准线,仅为5.38%。
姜建清上任后,决心甩掉包袱,精减人员,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工行的不良贷款率。在姜建清上任的第一年,工行扭亏为盈。此后几年中,在姜建清的带领下,工行通过控制新增贷款不良率、核销存量不良贷款等方式,使得不良率不断下降。不过工行各项指标离上市仍有距离。
中国银行业启动改革时,汇金公司率先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这一度令工行行长姜建清非常着急。最终工行于2005年获得汇金公司150亿美元注资,得到“国家输血”。之后,工行引入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
就这样,在2005年工商银行上市前夕,工行的不良贷款率降至4.6%,资本充足率达到9.89%,为工行随后的顺利上市铺平道路。这一年工行改制后,姜建清变身为工行首任董事长。
2006年10月,在姜建清的带领下,工行完成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IPO。上市后,工行的业绩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工商银行2015年的年报显示,总资产达到22.21万亿,为全球第一大行。这比姜建清刚上任时增长4.58倍;工行去年净利润达到2777.2亿元,比姜建清上任之初增长超过50倍。21世纪经济报道数据显示,2006-2015年间,工行净利润平均增速达到24.38%。
“最市场化的职业银行家”
在工商银行掌舵16年,姜建清被公认为是最市场化的银行家。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处理中可见一斑。
2008年中国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各大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姜建清在2009年的财报致辞中称,工行根据要求适度增大信贷投放。但坚守风险底线,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保持了资产质量的稳定和各类风险的可控。
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在“四万亿刺激计划”中,工行是四大行中贷款增速较慢。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两年中,工行新增贷款额平均每季度同比增长20%,而中行的增速为33%,建行的增速为24%。彼时在姜建清看来,大规模发放贷款,工行将面临非常大的坏账风险。
有分析人士表示,工商银行由于避免了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新增信贷过快增长,所以在后来几年中,其信贷损失会比其他同行要低。2009年,工行成为全球市值、盈利、客户存款第一的上市银行。姜建清由此被公认为是最市场化的银行家和职业的银行家。
美国前财长鲍尔森评价姜建清称,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领袖。证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曾在亚布力峰会上高度赞扬姜建清,称他是一位真正的职业银行家,自己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时向他学到很多东西。
相对于四大行同届董事长,姜建清一直坚守工行董事长职位。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的刘明康后来升任为中国银监会主席。几乎同一时期担任建设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后来调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央行行长。时任农业银行行长的尚福林后来则调任证监会主席,银监会主席。
“如果我能在这个岗位上,使工行成功改革、圆满上市,成为世界上最优、最大、最强的商业银行,我觉得这一生就没有白过。”姜建清说。
在姜建清谢幕时,工行董事会对其评价颇高。工行称,自股改上市以来,姜建清作为工行董事会第一任董事长,对公司治理、战略发展、国际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行称,姜建清精通银行业务,对银行发展规律有深刻洞察,具有国际视野,为工行倾注了大量心血。带领工行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成功实现“A+H”股同步发行上市,使工行发展成为多项指标位居全球第一的世界领先大银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姜建清是非常职业的银行家,对银行业务非常精通。在‘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这条道路上,姜建清做得非常成功。工商银行在业务模式、信息化、经验等方面都值得肯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这是姜建清对工商银行最大的贡献。
后“姜建清时代”的挑战
“时光未变,是我们在变,宇宙行迎来yi时代。”工商银行的一位员工在朋友圈里称。姜建清的时代已经落幕,工行迎来新任董事长易会满时代。现年51岁的易会满1985年加入工商银行,2005年起担任工行高管,自2013年起担任工行行长。
分析人士称,后“姜建清”时代,工行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业绩增长缓慢,不良贷款率上升;尚未成功转型的“e-ICBC”战略;以及后续的人事调整和可能面临的人才流失等。
如今中国银行业告别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包括工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的业绩增速放缓成为不争的事实。
工行2015年的财报显示,净利润为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0.5%;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5%,较上年末上升0.37个百分点。业绩近乎零增长和不良贷款的上升考验新任掌舵者的能力。
“这并不只是工行所面临的考验,目前整个银行业都是面临这样的局面。”郭田勇说。
同时,工行“e-ICBC”战略转型尚未成功。2015年工行拉开进军互联网金融大幕,高调发布“e-ICBC”互联网金融品牌,其中包括三个平台级产品:“融e购”、“融e联”和“融e行”。号称在互联网再造一个工行。
银行业的一位分析人士称,目前“融e购”已经初具规模,但“融e行”和“融e联”尚无建树,而阻力部分来自工行内部,未来没有姜建清的推动,上述蓝图的前景依然存疑。
除此之外,有分析称,姜建清退休可能引发工行人事变动,加之互联网金融诱惑等外部环境,可能会导致工行人才流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巡视组此前曾通报工行存在存贷款领域以权谋私,公款吃喝,违规提拔调整干部,任人唯亲等问题。这都将成为后“姜建清时代”的挑战。
不过,郭田勇认为,继任者易会满深耕工行多年,深入了解工行的各项业务,工行在后“姜建清”时代会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