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国际化工过程安全技术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11.11.2014  12:29


 


   海外网11月10日讯 (张贤锋 卢庆雷 佘建伟 臧江江)11月9日上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华南理工大学 以及道达尔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及教育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隆重举行。广东省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王海军,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学青,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授陈砺,以及道达尔集团、陶氏化学,费克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负责人应邀出席。

 

化工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五月,国家安监总局召开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专题视频会,会议上通报了今年以来9起较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共计造成35人死亡,52人受伤,暴露出危险化学品领域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七八月份,相继在我国发生的昆山工厂粉尘爆炸、高雄煤气爆炸等安全事故,更让有关部门和大众感觉到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安全中心举行第二届国际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及教育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与高校进行交流分享,将国内外先进的安全工艺技术及经验介绍给中国高校及相关企业,一方面提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协助国内高校积累工程技术培训经验;另一方面提升化工行业预防重大事故的能力与经验,提高行业整体工程技术水平,进而共同实现高校与企业的社会公益责任。

 

安全生产协同配合意义重大

 

  论坛上,邱学青首先代表华南理工大学致辞,他指出:“安全生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不单单是企业和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同样重任在肩。如何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工程技术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生产的观念,是高校在培养未来工程师方面应重点关注的”。

  王海军则从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围绕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就我国高校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运行及相关的专业协会如何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等,进而促进我国的化工安全生产提出了自己要求与期望。

  陈砺教授认为:“目前教指委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在此过程中需要相关用人单位,尤其是掌握先进技术的知名企业的大力参与。国际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及教育论坛、化工安全设计大赛等活动将对促进我国化工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后道达尔集团全球安全副总裁Pol Hoorelbeke、陶氏化学中国环保健康安全总监李坤志、费克集团科学顾问Jerome Taveau、普莱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李小河、英威达纤维(佛山)有限公司王锦等企业相关负责人纷纷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及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各自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上的独到经验与先进做法,如气体安全、粉尘爆炸预防与复原等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另据了解,作为本次论坛的组成部分,由全国21所高校参与的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也在当天鸣锣收金。最终,华南理工大学斩获特等奖,金奖则被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别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