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人文资源打造旅游新区

18.06.2014  13:01


高陂镇银滩村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郑炜梅

  韩江,维系着潮梅人的命运。韩江西岸的高陂镇党溪村、银滩村,历史上有很多客家人沿着韩江走出大山、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扎根、繁衍生息。在客家祖训的引导下,他们晚年大多选择回到家乡,回馈桑梓。这些人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祖籍党溪村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李显龙父子,以及从银滩村走出的田家炳,他们在华人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党溪村,连片的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村中知名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莫过于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建于1884年的中翰第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风景秀丽。进入中翰第,整修后的老屋仍然保留了岁月的痕迹,游人们能看到李光耀从幼年到青年求学时代的成长过程。每逢节假日,这里都能吸引大批游客,人多的时候连村道上都停满了汽车。

  “党溪村的古民居很多,像这样的古民居有50多间,以殿堂式、锁头屋、方形围楼为主,总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高陂镇党委委员张桂超介绍说,在中翰第不远处,还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磐石楼,这座呈“日”字形的大楼,每层各有36个房间,暗合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两层72间,则应着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三层共计108间,又取自水浒一百零八个好汉。

  从党溪村出发,只需十分钟左右便能到达银滩村。与党溪村一样,银滩村也有众多古民居,其中就有田家炳旧居拱辰楼。作为一位上世纪80年代就身家过10亿元的实业家,田家炳数十年致力于公益事业,在大埔乃至全国各地捐资建桥、建学校,仅大埔境内的“田家炳大桥”就超过100座。但他的旧居却并没有特别之处,一如过往的朴实无华,令人肃然起敬。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埔县依托高陂镇的田园风光、名人效应,正在积极推动人文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如李光耀祖居所在地,政府正在加紧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名镇名村建设示范点;同时加大对赤山村、桃花村、党溪村3个村的建设力度,争取率先打造成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4月,我们成立了白玉城旅游开发公司,并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聘请了两名讲解员。”高陂镇党委书记罗振康介绍,该镇正以传统农业生态环境为依托,整治溪道、绿化荒山、开辟绿道,充分发挥党溪村、银滩村等古建筑众多、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力争打造一个富有地方特色、客家民俗风情浓郁,集民俗与自然、游览与休闲于一体的村落。“目前,我们已经做好了规划,首期工程今年9月就会大致勾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