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提问,让学生“动”起来

07.07.2014  12:26

  ●丰顺中学 黄莹

  在教学中,教师巧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提出富有趣味、启迪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抓住关键提问、循序渐进提问,也可以化整为零提问。如教学《山中避雨》课文时,“思考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把这个问题变成几个小问题:今日般的音乐趣味是什么?这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是不是和以前有所不同?这样,问题小化了,各个突破,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或提出异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由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员”。让学生由静止被动的“录音机”变为去捕捉知识信息的“摄像机”,让课堂真正“”起来,让学生“”起来。这样,就把学生置身在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空间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疑问也在学生平等的交流中找到答案。如在学《三峡》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提出了几个很有见解的问题:①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②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③本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先给予肯定,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