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差别化收费能否让市民好停车、停好车?

28.08.2014  09:22
近期,珠海市发改局将召开珠海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珠海市停车场差别化收费听证会,规范停车收费。

近期,珠海市将召开珠海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珠海市停车场差别化收费听证会,规范停车收费。 王荣 摄

停费是升还是降?差别化收费怎么收?是分类别、分时段还是分地区?近期,珠海市发改局将召开珠海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珠海市停车场差别化收费听证会,规范停车收费。

停车难在全国是一个共性问题,但由此也衍生出一些停车乱收费现象。记者日前走访主城区发现,珠海部分停车场也存在违规经营、店铺霸位、保安随意要价、收费不提供发票、收费公示牌不规范等现象。这与停车供给不足、管理较为粗放有关系。

从国内外一些先进城市的经验来看,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被公认为是提高公共停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重要方式,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虽然珠海的差别化收费方案目前尚未公开,但众多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期待“听证会不要只听涨,关键是让大家出门好停车,停好车”。

拱北停车费一天最高280元

珠海哪里停车最难?”“拱北,没有之一。”在珠海,很多车主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去拱北,脑子里就想,哪里能找到便宜的停车位。”家住吉大的李女士说,如果不是去超市大采购或到城轨站接朋友,她一般都选择公交来回。

数据显示,珠海市目前小汽车超过22万辆,日上牌量110辆,年增长率在15%左右。而中心城区停车需求约为19万个,合法停车供应仅8.9万个,停车位缺口超过10万个。

记者走访了解到,主城区各个片区,拱北地区由于空间有限,停车场收费是最贵的。目前拱北口岸附近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大多为5元—10元/小时,一天最高收费高达280元。而吉大大多数在4元—5元/小时,香洲多为3元—5元/小时。

据了解,城轨地下停车场已运行了半年左右,按每小时6元收费。不过,此前很多车主并不知道有此停车场,停车场生意一度惨淡。最近经营方推出优惠措施,对外发放免费停车2小时的停车卡,来此停车的车次开始不断攀升。停车场工作人员称,8月24日这里的停车车次已突破800辆。

相较之下,跟它一路之隔的拱北口岸地下停车场生意一直很火,按每小时5元收费,停车一天120元,到了周六日“一位难求”。其它商业配套停车场,如迎宾百货广场地下停车场、富绅广场停车场、中珠大厦广场停车场,小车基本每小时按5元—6元收取,12—24小时按50元—80元收取。“一天超出50块就算贵了。”有车主说。

酒店收费标准更是被车主吐槽“叫出了天价”。靠近拱北海关的来魅力酒店是离口岸最近的酒店,该酒店停车场收费为每小时10元,上不封顶,也就是说停满一天收费240元。在拱北长途汽车站前,由来魅力女人世界经营的停车场收费也是每小时10元,每天220元。

我们的收费不算贵,很多公司承包的停车场停车收费都是这个水平。”一名工作人员说。而当记者问及其收费依据时,他表示收费都是按照公司规定。

小区地上车位有限多靠抢

与商业区域相比,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尤其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本身缺少地下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随着家用小汽车近年来的徒增,地上停车场已经无法满足业主的车辆停放需要。

据了解,目前珠海主城区小区停车收费仍参照《珠海市城区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收取,即在地下(室内)停车场,小车每车每小时收3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1天内每车次最高收费不超过15元;包月制则每车每月收150元—300元。在露天专用停车场,小车每车每小时收2元,1小时内不收费,1天内每车次最高收费不超过8元;包月制每车每月收70元。

尽管有计时和包月两种标准,但记者走访了解到,一些小区因为停车缺口太大,已经取消了包月制。在南厦丰泽园商业街,记者问及有无包月的停车位时,保安表示现在只有地上车位,按小时收费。这一说法记者从物业管理处得到了证实。“现在都没有包月了。

如果不是包月,按照一天8元算,意味着业主要多掏超过一倍的停车费。不光是地上,南厦丰泽园的地下车位更紧俏。“这里没有出租的,全都是让人家买断了的,私人车位。”一位业主说。据物业管理人员介绍,小区现有2400多名住户,地上停车位要靠抢,晚了就没地方停了,“有些人因为停车问题把房子都卖了”。

而在一些车位相对宽裕的小区,因为地上地下的差价,存在地下停车位难出租,地上停车位却很紧俏的现象。

此外,记者了解到,多数小区都在照标准收费,不过也存在小区收费不规范的地方。陈女士日前将车停在了吉大新天地大厦地上停车场,当时没有打卡也没有保安做登记,3个小时后离开,保安却问她收9元停车费。

入口价目表上明明写着2元一小时,结果他说这是住户才有的价。最后给了6元,而且还没有收据。”陈女士说。

占道停车、店面霸位较常见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占道停车现象普遍。吉莲市场外、南坑市场外、粤华路上的一些禁停路段,常有很多小车停泊。在吉大路、粤华路、柠溪路一些商铺周边,店面圈地、霸位现象也不少见。

在粤华路上,记者看到街边的不少饭店都摆出了雪糕筒占位。这些停车位虽然不对外收费,但被用来招徕生意。在一家餐厅门口的停车位前,记者询问不就餐是否可以停车,对方给予了否定的答复。对于在人行道划出停车位是否需向相关部门申请,餐厅负责人表示:“我们停车不对外收费,不需要申请。况且现在餐厅没有专门的停车位,客人也不方便。

停车难问题如何缓解?在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外,通过建咪表利用价格杠杆调节道路资源,成为包括珠海在内很多城市的治堵探索。

2012年6月,珠海在吉大景园路、吉大路、园林路3条道路开始实施路内停车咪表收费,后来又扩大到朝阳路、先烈路、华海路、东风路、华平路、粤华路、侨光路共10条道路。今年7月底,第二批路内停车场动工建设,在岭南路、夏湾路等15条道路上,将新增1700余个泊位,咪表收费系统预计10月左右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

珠海的咪表停车,区分了繁忙路段和一般路段,也区分了繁忙时段和空闲时段。但从走访来看,车主对咪表的反应仍显冷淡,咪表收费路段门可罗雀,而周边的一些地段却存在各种无序停车现象。也有一些车主在咪表路段选择不缴费停车。

居住在夏湾的曾婷告诉记者,“咪表停车要事先选择停车时间,有时我也不确定是停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操作起来不是非常方便,价格也不算便宜。

对咪表路内停车,车主詹先生认为“实际上挤占了道路资源”,“像园林路本来就不宽,两边都搞咪表,很容易堵路的,也容易刮到车子”。

也有很多车主已经适应了咪表收费。在他们看来,“在路边停车更好找位子了。”杨先生认为,所谓停车场差别化收费也就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时段收费,“但搞听证会不能一味只听涨,关键是要让大家好停车、停好车。

相关

广州停车场差别收费

计时周期调为15分钟

上月,广州市物价部门公布了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根据方案,一类地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和白云新城片区,二类地区主要包括除了一类地区以外广州市现有城区区域,其余区域为三类区域。

一类地区商业配套停车场和咪表停车场收费,都将由目前的每小时10元涨到16元,停一天最高要交128元;二类地区由每小时8元涨到12元;三类地区维持每小时4元不变,其停车计时周期也由半小时调整为15分钟。

对于市民最为关注的住宅停车场调价问题,该方案规定,一类地区住宅区室内停车场由每小时2.5元涨到了4元,露天由每小时1元涨到了2元,包月标准则由400元涨到了500元。二三类地区收费标准则保持不变。

记者了解到,2012年底,市物价部门曾公布珠海市机动车停放保管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根据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地理位置、人口规模、路网密度、公交发达程度等因素,将停车场划分为四类区域。其中,一类地区是人口密集、车流量大的拱北口岸周围;二类地区是码头、车站、商业地带、专业市场、广场等周围;三类地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周围;四类地区即除一、二、三类地区以外的地区。不过,在2013年初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分类的这段表述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