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脊梁】“门巴将军”李素芝:许身高原 杏林春暖

29.06.2016  12:57

李素芝在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免费巡诊时怀抱刚刚接生的婴儿(2012年1月1日摄)

藏北草原,天幕暗垂,紧压着大地。43岁的松江斜倚着房门,远望天际,说自己想念一个人。

“7年了,还是忘不了。”松江躬身轻抚膝前玩闹的孩子——“谢党”和“谢军”,说当年怀双胞胎的时候,难产危及性命,是“菩萨门巴”在雪地里安排手术,帮她捡回三条命。

松江家在西藏北部的聂荣县。她口中的“菩萨门巴”(藏语指菩萨一样的好医生),是西藏军区总医院原院长李素芝少将带领的巡诊队。

在藏行医数十载,齐鲁汉子李素芝翻雪山、趟冰河、战高反,借“佛心鬼手”,在藏族病患心中埋下一朵朵暖心的火种。

上世纪70年代,风华正茂的李素芝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进入上海长海医院工作。一天,他从一名来沪就医的西藏边防战士那里得知,藏地偏远苦寒,病魔猖狂作祟,说要命就要命。

战士的一番倾诉,似一枚石子,击打李素芝的心。他忆起父辈背井离乡、抗日救亡的烽火往事,内心涟漪难复。

于是,进藏。顾不上片刻多想,只一身行囊,和留给父母的一句话——“爱党爱国爱人民”。

西藏,祖国西南边陲,山高路长,空气稀薄。这里,随处可遇“生命禁区”。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坐标”。

在海拔4500多米的基层 卫生 队,高原反应如影随形,呼吸艰难、头疼欲裂是常事。

“军人为祖国活,医生为病人活。我作为军医,没有犹豫的余地。”初心指引,李素芝甩开膀子,抵抗病魔作难,潜心攻克高原病诊疗难关。

日复一日。苦寒,不曾退去。信念,也没少一分。

后来,一次针对西藏农牧区的病例普查和病源调查,让他本就忙碌的心再次揪作一团——高原先心病发病率是内地的2至3倍,多发生于胎儿缺氧引起的发育不良和先天缺陷。

一面揪心难抑,一面固执到底。李素芝力排众议,开启长达20年的医疗攻坚。数百次实验,屡败屡战,终于打破“海拔3500米以上不能进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断言。

科研成功,是回报老百姓的时候了——行走高原,定期巡诊,悬壶济世。李素芝,把爱镌刻在西藏人民的心坎上。

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海拔5000多米的库拉山上,雪虐风饕,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一路人马,正破雪而进。目的地,那曲班戈。主角,正是李素芝带领的西藏军区总医院医疗队。

这头,风雪阻隔;那头,藏族群众巴巴盼着。李素芝心里急。

于是,他吆喝队友下车,刨雪、推车……刚做完阑尾手术不久的他,一头栽进雪堆里。紧急吸氧,10分钟后,极度虚弱的身体才缓过劲儿来。

一路颠簸,巡诊队终抵班戈。医生们精疲力竭,容不得休息,立即为群众量血压,做B超、心电图,向急、重、疑难病人开具免费医疗便条。

“要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正如李素芝所言,巡诊路上,手术台前,病房里,农牧民帐篷中……每每应诊,顶头华发的他,总慈爱地握着藏族同胞的手,嘘寒问暖。

“医学是一门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每每结束诊疗,都会上演熟悉的画面:藏族群众一拥而上,有的献哈达,有的端酥油茶,有的递皮手套……

时光如梭。如今无数经李素芝之手治愈的病患,无一不演绎着美丽的新生。

在拉萨,曾经脊柱变形的卓玛,变身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自信乐观;

在那曲,曾经罹患结核性腹膜炎的扎巴,笑声爽朗,干起活来不输小伙子……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