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落槌 新能源更有“钱”景?

14.12.2015  11:07

12月12日,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左)在庆祝巴黎气候协议达成时手挥小槌。 新华社发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12日晚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建章立制”。多位专家认为,这份协定标志全球气候治理模式的改变,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国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也将发挥推动作用。

在协定下,各方将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并将每5年盘点一次全球行动总体进展,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这表明,《巴黎协定》以各国“自下而上”的方式作为其行动机制。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它与第一份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有所不同。《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采取了“自上而下”的强制减排安排,导致部分发达国家不愿接受而退出,削弱了效力。

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认为,《巴黎协定》确定的行动机制是一次新探索。

邹骥说,对中国而言,加入《巴黎协定》承担相关履约责任,会带来降低污染、减少极端天气、推动产业发展、创造就业等诸多好处。其中他最看好的是,《巴黎协定》释放出的政策信号,可以改变投资者、消费者的行为,推动中国加快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他认为,中国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创新发展路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素质、收入来源都需要转变,转变后才能保持长久持续增长。【 详细

现场

敦促发达国家提高支持资金

在中国坚持和努力下,多个要点最终写入《巴黎协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12日在巴黎大会闭幕式上说,《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传递出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

解振华认为,在与各国共同努力的过程中,中国为推动达成协定作出了建设性贡献。中国始终坚持协定是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加强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最终达成的协定也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

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透露,协定中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提高其资金支持水平、“制定切实的路线图”的内容就是中方提出并坚持的,最终正式写入协定。

“没有‘制定切实的路线图’这个表述,发达国家关于2020年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资金的承诺就成了画饼,”邹骥说,“有了路线图这个说法,明年开气候变化大会,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讨论了。”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介绍,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前,中国与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等主要经济体分别发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多个联合声明,气候谈判中的法律约束力、资金、力度等焦点分歧在这些联合声明中都有描述,这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提前凝聚了共识。【 详细

声音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巴黎大会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新起点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3日表示,巴黎时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包括《巴黎协定》和相关决定的巴黎成果,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洪磊说,《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体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重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平衡反映了各方关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定。这一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对东道国法国等所有各方为大会取得成功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洪磊表示,中方一直积极推动巴黎谈判取得成功。习近平主席就此多次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并出席巴黎大会开幕式,系统阐述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为谈判提供了重要政治指导。中方团队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参与谈判,为促成巴黎大会达成协议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洪磊说,巴黎大会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新起点。中方将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详细

巴黎协定》将带来哪些影响?

新能源或将更有“钱”景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为控制全球气温和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一系列目标。不少环保组织、科研人员和政商界人士认为,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将推动世界转向更为清洁的新能源。

化石燃料时代或终结

不少环保组织和政界、商界人士预计,巴黎协定设立的这些目标将促使全球转向更为清洁的能源,可能预示着“化石燃料时代的终结”。

国际环保团体绿色和平组织总干事库米·奈杜说,上述目标“将在煤炭企业董事会会议室和石油出口国宫殿中引发恐慌”。

实际上,这一转变已露出苗头:发达国家市场的煤炭价格由于污染防控措施严格等压力,已经暴跌;英国仅存的一些深井煤矿由于太阳能设备日益普及,面临关闭;而美国、德国、中国等不少国家近年可再生能源设备急剧增长。

投资更偏向新能源

联合利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波尔曼认为,巴黎协定的影响范围“远超各国政府的行动”,将体现在多个行业和层面。“当世界认识到正着手全球经济无碳化这一前所未有的计划时,这种影响在银行、股票交易所、企业董事会和研究中心也将被感受到。”

路透社13日援引多方估算报道,实现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变所需资金数以万亿美元计,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对新能源的补贴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鼓励资本市场为此大胆行动起来。他说:“资本市场将成为这一转变的主要推动力。”

就在上周,全球26家公共和私营金融机构、部分股票交易机构已经聚首,协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议题。据英国《卫报》报道,这些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超过11万亿美元。

墨西哥前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说:“从现在开始,精明投资者的资金将不再流向化石能源,而是更为清洁的能源、更为智能的城市,以及更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  【 详细

巴黎协定》背后有哪些故事?

气候谈判背后的暗战

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进入第二周以来,沉闷而拖沓的会场开始传来各种戏剧化的声音。舆论战、心理战、行为艺术、学术丑闻一波接一波出现,各方力量都开始使用各种“招式”试图对最后的巴黎协议产生影响。

当地时间12月11日下午5点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代表团第一副团长刘振民在巴黎会场的“中国角”对中外媒体表示,那些“表演”都不会对务实的谈判进程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一直在积极努力推动会议进程的中国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并且对即将出炉的最终协议“有信心”。

“1.5℃”口号添乱

自9日以来,中国代表团开始了谈判冲刺阶段不眠不休的鏖战,通宵达旦地跟各国代表磋商、协调,并密集地召开会议讨论、总结、部署。11日凌晨3点,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依然站在会场的走廊里跟几位外国代表认真讨论;当日深夜,一位代表团成员又将他在“中国角”会议室里挑灯夜战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

然而,巴黎大会的“舆论战”从会前就已经暗潮汹涌地展开。比如说,一些媒体和环保组织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提口号,反对“2℃”控制目标,要求各国将“1.5℃”作为自主减排贡献的目标。所谓“2℃”控制目标是指,5年前坎昆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各国减排的具体工作立足于确保本世纪末将地球的平均气温增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近几年来各国的自主减排计划和实施方案都是按照这个“2℃”目标展开。

不仅是媒体报道,在会议期间的多次集会、行为艺术表演以及游行示威中,“1.5℃”和“长期目标”等标语频繁出现,成为主题词之一。

“如果站在纯粹科学的角度,1.5℃肯定比2℃好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廖宏说:“中国原本就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更为严重的国家。过去100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 .89摄氏度,但是中国却上升了1.52摄氏度。但是政治问题和科学问题不能直接画等号。”

“2℃本身就是一个政治目标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基于对2℃达成的共识各国才建立协议展开具体的工作。那为什么又要提1.5℃呢?为什么不是1.4℃或者1.6℃呢?”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说:“如果在最后关头,把2℃改为1.5℃,意味着每个国家的减排规划、方法甚至大方向都要改,巴黎协议也就出不来了。这对尽快推进务实的减排工作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添乱。”

“更高雄心联盟”搅局

在12月初巴黎会议启动之时,“1.5℃”的目标等说法还只是“一种提法”,然而,后半程部长级会议召开之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12月8日,欧盟宣布与近80个非洲国家和太平洋国家结盟,称为“更高雄心联盟”,并支持巴黎协议确定“更高雄心”的目标,到本世纪末要将全球气温增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克里现身会场,并宣布美国也加入这个“更高雄心联盟”,顿时,大量国际主流影响力媒体争相报道,“上百国家建立联盟”“中国和印度没有受到邀请”等,成为舆论热点。

“更高雄心联盟”成为舆论热点之后,“中国被孤立”甚至“中国阻碍谈判进程”的说法悄悄传开。“连国内都好多人大惊失色地问我,到底怎么啦?中国怎么被孤立啦?”中国代表团团员,资深谈判代表邹骥说:“但据我所知,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邹骥告诉南都记者,首先,所谓“更高雄心联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组织,也并没有在正式的大会中有任何表态发言,与其说是一个政治联盟,不如说是谈判过程中一类舆论战的“表演”。而且,并没有一百多个国家加盟,最多就是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方有表态,其他的有些是私下里拉了些个人或者N GO表态,就把其所在国也算进去了。

中国雄心落在实际表现上

从“更高雄心联盟”出现后两天的谈判进程看来,大会主题也并没有偏离,还是按照既定的轨道,在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的基本框架之下,往减少分歧的方向上推进。

邹骥说:“从本质上讲,中国想要做成这件事,并不是任何人强迫我们的,就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不是别人要我们做,是我们自己要做。我们不仅深受气候变化灾害的影响,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很紧迫,必须要节能减排,转换发展方式。这是中国想要力促巴黎协议达成目标的内在动力。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中国是最积极最着急想要促成这件事的。中国才是真正的‘更高雄心’,而这些雄心都是落在实际的表现上,不是喊口号转移话题上。”【 详细

巴黎协定》要点一览

长远目标

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付出努力”。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气候平均气温已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约1℃。

与会各方承诺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不再继续增加;到2050年后的某个时间点,使人为碳排放量降至森林和海洋能够吸收的水平。

减排目标

与会各方同意每隔5年重新设定各自的减排目标。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从2020年起始的五年期限内减排目标。

协定对发达国家减排目标规定了绝对值要求。鉴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能力仍在不断发展中,协定未对其减排目标提出绝对值要求,但鼓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变化尽可能做到这一点。在此之前,发展中国家应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长。

评估目标

协定要求与会各方今后4年内重新评估各自减排目标,以便适时作出调整。该协定希望,各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在可再生能源更廉价、更有效的前提下加大减排力度。

透明度

协定要求缔约方汇报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及减排进展,但赋予发展中国家适度“弹性”。

资金

协定要求发达国家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并鼓励其他国家在自愿基础上提供援助,但未对具体金额作出规定。

据了解,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曾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后者应对气候变化,但至今未兑现。

损失和破坏

协定包含“承认”损失和破坏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不少岛国正面临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威胁,对该条款表示欢迎。【 详细